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辽西走廊地区概况与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 | 第13-24页 |
1.1 辽西走廊地区概况 | 第13页 |
1.1.1 辽西走廊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页 |
1.1.2 辽西走廊地区历史文化背景 | 第13页 |
1.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及重点旅游资源介绍 | 第13-24页 |
1.2.1 旅游资源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 第14-16页 |
1.2.3 辽西走廊地区重点旅游资源介绍 | 第16-24页 |
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 第24-31页 |
2.1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评价 | 第24-30页 |
2.1.1 旅游资源自身评价 | 第24-27页 |
2.1.1.1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总体特征与优势 | 第24-25页 |
2.1.1.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 第25-26页 |
2.1.1.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组合评价 | 第26-27页 |
2.1.1.4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层次结构评价 | 第27页 |
2.1.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 | 第27-29页 |
2.1.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 第29-30页 |
2.1.3.1 辽西走廊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29页 |
2.1.3.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区位条件 | 第29-30页 |
2.1.3.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 第30页 |
2.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 第30-31页 |
2.2.1 突出区域特色策略 | 第30-31页 |
2.2.2 加强周边区域整合策略 | 第31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31页 |
2.2.4 政府主导策略 | 第31页 |
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 第31-48页 |
3.1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旅游产品设计理论依据 | 第31-33页 |
3.1.1 旅游产品的概念 | 第31-32页 |
3.1.2 旅游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2-33页 |
3.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核心产品设计 | 第33-40页 |
3.2.1 辽西走廊地区项目旅游产品 | 第33-36页 |
3.2.1.1 观光休闲产品 | 第33页 |
3.2.1.2 历史文化产品 | 第33页 |
3.2.1.3 战争文化和革命教育产品 | 第33-34页 |
3.2.1.4 娱乐健身产品 | 第34页 |
3.2.1.5 科考教学产品 | 第34-35页 |
3.2.1.6 民俗风情产品 | 第35页 |
3.2.1.7 度假疗养产品 | 第35页 |
3.2.1.8 农业观光产品 | 第35页 |
3.2.1.9 宗教朝圣产品 | 第35-36页 |
3.2.1.10 寻奇探险产品 | 第36页 |
3.2.1.11 节庆盛会旅游产品 | 第36页 |
3.2.2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网络组织与线路产品开发 | 第36-40页 |
3.2.2.1 以绥中碣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旅游网络 | 第37-38页 |
3.2.2.2 以兴城为中心的旅游网络开发 | 第38页 |
3.2.2.3 以锦州市区为中心的旅游网络开发 | 第38-39页 |
3.2.2.4 以闾山风景区为中心的旅游网络开发 | 第39-40页 |
3.2.2.5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精品线路设计 | 第40页 |
3.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形式产品——旅游形象设计 | 第40-44页 |
3.3.1 旅游形象的概念及其认知规律 | 第41页 |
3.3.1.1 旅游形象的概念 | 第41页 |
3.3.1.2 旅游形象的认识规律 | 第41页 |
3.3.2 辽西走廊地区区域旅游形象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3.3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形象设计方案 | 第42-44页 |
3.3.3.1 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 第42-43页 |
3.3.3.2 从旅游资源特色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 第43页 |
3.3.3.3 从战争文化内涵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 第43页 |
3.3.3.4 从历史背景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 第43-44页 |
3.3.3.5 从国内客源市场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 第44页 |
3.3.4 辽西走廊地区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 第44页 |
3.4 辽西走廊地区附加旅游产品设计 | 第44-48页 |
3.4.1 挖掘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 第44-45页 |
3.4.2 丰富旅游服务提供方式,增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 | 第45页 |
3.4.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 第45-46页 |
3.4.4 完善景区景点各项服务设施 | 第46页 |
3.4.5 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体系,提供旅游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 | 第46-47页 |
3.4.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图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