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9页 |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 第6-7页 |
| ·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 第6页 |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制度性定义 | 第6-7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手段、研究目的和研究途径 | 第7-9页 |
| 2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制度的功能及其发展的动因 | 第9-22页 |
| ·金融衍生产品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 ·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 | 第9页 |
|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 第9-10页 |
| ·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 | 第10-11页 |
|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 第11-12页 |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设立的制度经济学假设 | 第12-13页 |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制度性功能 | 第13-16页 |
| ·信息功能 | 第13页 |
| ·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 第13-14页 |
| ·外部收益内部化功能 | 第14页 |
| ·配置功能 | 第14-15页 |
| ·调控功能 | 第15页 |
| ·合作功能 | 第15页 |
| ·激励与约束功能 | 第15-16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产生的制度分析 | 第16-22页 |
| ·制度变迁的原因 | 第16页 |
| ·引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产生的非均衡因素 | 第16-20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是非均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20-22页 |
| 3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 第22-30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 第22-24页 |
| ·制度变迁的阶段性理论假设 | 第24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 第24-29页 |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制度性基础 | 第25-26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 第26-29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 4 国外经验借鉴 | 第30-37页 |
| ·发展成熟的欧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1-32页 |
| ·规模庞大、注重创新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1页 |
| ·崛起的欧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1页 |
| ·欧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成功原因 | 第31-32页 |
| ·各具特点的新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2-37页 |
| ·发展较早的香港和新加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2页 |
| ·引人注目的韩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2-33页 |
| ·衰落的日本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3-34页 |
| ·落后的台湾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 第34页 |
| ·新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经验和教训 | 第34-37页 |
| 5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 | 第37-40页 |
| ·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37-38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制度变迁 | 第38-39页 |
|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道路 | 第39-40页 |
| 6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安排 | 第40-53页 |
| ·在我国建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非正式制度 | 第40-41页 |
| ·改变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观念 | 第40-41页 |
| ·完善法律环境,并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 | 第41页 |
| ·建立市场化的制度环境 | 第41-43页 |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42页 |
| ·推进金融市场价格市场化 | 第42-43页 |
| ·逐步完善金融市场 | 第43页 |
| ·建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正式制度体系 | 第43-53页 |
| ·正式制度体系的概念 | 第43-44页 |
| ·建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正式制度安排 | 第44-48页 |
| ·适时推出金融衍生产品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