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导论 | 第7-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第二节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逻辑框架 | 第9-12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政府担保的财政成本问题: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第一节 财政风险与财政成本 | 第16-24页 |
第二节 财政机会主义与政府的隐性、或有负债 | 第24-29页 |
第三节 政府担保的财政成本问题 | 第29-42页 |
第二章 苏东转型国家的财政风险与财政成本 | 第42-55页 |
第一节 经济转型初期的财政风险 | 第42-45页 |
第二节 转型国家的财政调整与财政收敛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转型国家的财政机会主义与政府的或有债务 | 第46-50页 |
第四节 转型国家经济重构的财政成本 | 第50-55页 |
第三章 渐进转型的次序与政府的或有负债 | 第55-87页 |
第一节 渐进转型中的显性财政风险与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 | 第55-66页 |
第二节 渐进转型的次序安排与“时间赎买”策略 | 第66-77页 |
第三节 渐进转型的“时间赎买”模型与长期财政成本 | 第77-87页 |
第四章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担保体系 | 第87-116页 |
第一节 中央政府对国有经济部门的隐性担保 | 第87-105页 |
第二节 中央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隐性担保 | 第105-108页 |
第三节 “转轨成本”与政府的社会养老金隐性负债 | 第108-110页 |
第四节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担保 | 第110-116页 |
第五章 政府信用与隐性担保的财政成本 | 第116-148页 |
第一节 政府权威与政府信用 | 第116-123页 |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政府隐性担保机制 | 第123-127页 |
第三节 政府隐性担保的激励结构 | 第127-141页 |
第四节 渐进转型的外部性与隐性担保的财政成本 | 第141-148页 |
第六章 中国银行体系重构中的财政成本问题 | 第148-188页 |
第一节 政府隐性担保框架下的“金融约束” | 第149-157页 |
第二节 银行危机中政府救助的方式与财政成本问题 | 第157-164页 |
第三节 中国银行体系重构的政策选择及其对财政成本的影响 | 第164-176页 |
第四节 中国银行体系重构的最终财政成本 | 第176-188页 |
第七章 财政杠杆与政府介入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 第188-203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政策性融资担保 | 第188-190页 |
第二节 政府介入与政策性担保的激励结构 | 第190-197页 |
第三节 中国政策性担保的现状及其财政成本问题 | 第197-203页 |
第八章 财政创新与财政成本控制 | 第203-215页 |
第一节 外部性的内在化与政府担保的市场化 | 第203-204页 |
第二节 财政透明度与隐性担保的显性化 | 第204-207页 |
第三节 财政的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预算 | 第207-211页 |
第四节 风险分摊机制与政府担保的结构设计 | 第211-213页 |
第五节 金融工具与或有财政风险的证券化 | 第213-215页 |
参考文献 | 第215-226页 |
后记 | 第226-2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