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5页 |
| 一 24H释放的酮洛芬骨架缓释片处方筛选与工艺优化 | 第15-35页 |
| 1 实验内容 | 第15-32页 |
| ·基本处方的筛选。 | 第15-16页 |
| ·酮洛芬缓释片成型性的基本解决 | 第15-16页 |
| ·酮洛芬缓释片处方与制法的基本确定 | 第16页 |
| ·制剂处方的单因素筛选 | 第16-25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酮洛芬缓释片释放影响的单因素考察 | 第17-25页 |
| ·羟丙甲纤维素用量的考察 | 第17-18页 |
| ·羟丙甲纤维素粒径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乳糖用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糊精用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丙烯酸Ⅲ号树脂用量的考察 | 第21-22页 |
| ·吐温-80用量的考察 | 第22-23页 |
| ·粘合剂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转速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均匀设计的因素与水平 | 第25-32页 |
| ·均匀设计实验的因素与水平 | 第25-27页 |
| ·均匀设计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 ·优化处方的验证与确定 | 第28-29页 |
| ·制备工艺 | 第29-31页 |
| ·工艺流程图 | 第31-32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 ·优化方法 | 第32-33页 |
| ·羟丙甲纤维素的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33页 |
| ·羟丙甲纤维素粒径、糊精、粘合剂浓度、转速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丙烯酸Ⅲ号树脂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34页 |
| ·乳糖、吐温-80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二 24H释放的酮洛芬骨架缓释片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研究 | 第35-56页 |
| 1 质量评价研究 | 第35-49页 |
| ·外观性状 | 第35页 |
| ·鉴别 | 第35-36页 |
| ·颜色反应 | 第35-36页 |
| ·紫外吸收特征 | 第36页 |
| ·检查 | 第36-49页 |
| ·片重差异 | 第36页 |
| ·释放度 | 第36-44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6-39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评价 | 第39-41页 |
| ·释放曲线 | 第41-43页 |
| ·释放度检查限度 | 第43页 |
| ·释放度均一性考察 | 第43-44页 |
| ·样品释放度测定结果 | 第44页 |
| ·有关物质 | 第44页 |
| ·含量测定 | 第44-49页 |
| ·制剂中酮洛芬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第44-48页 |
| ·酮洛芬缓释片含量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 2 稳定性研究 | 第49-55页 |
| ·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52页 |
| ·光稳定性试验 | 第49-50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50-51页 |
| ·湿稳定性试验 | 第51-52页 |
| ·空气露置试验 | 第52页 |
| ·加速试验 | 第52-53页 |
| ·室温留样考察 | 第53-55页 |
| 3 小结 | 第55-56页 |
| 三 24H释放酮洛芬骨架缓释片在人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 | 第56-9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 ·仪器 | 第56页 |
| ·试药与试剂 | 第56-57页 |
| ·研究对象 | 第57页 |
| ·单剂量试验 | 第57页 |
| ·多剂量试验 | 第5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7-65页 |
| ·血浆中酮洛芬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7-59页 |
| ·色谱条件的考察 | 第57-59页 |
| ·溶液配制 | 第57-58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8页 |
| ·波长的选择 | 第58页 |
| ·内标的选择 | 第58页 |
|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58-59页 |
| ·血浆中沉淀蛋白溶剂的选择 | 第59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方法 | 第59页 |
| ·血浆中酮洛芬浓度测定方法的评价 | 第59-65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9-61页 |
| ·精密度的考察 | 第61-62页 |
| ·回收率考察 | 第62-63页 |
| ·稳定性考察 | 第63-65页 |
| ·含内标样品室温下的稳定性考察 | 第63-64页 |
| ·酮洛芬血浆样品在冰冻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 | 第64页 |
| ·含内标样品处理后上清液在冻融(4℃)下的稳定性考察 | 第64-65页 |
| 3 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的设计与方法 | 第65-67页 |
| ·单剂量口服给药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 ·多剂量口服给药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结果计算 | 第67页 |
| ·统计分析 | 第67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67-83页 |
| ·酮洛芬缓释片单剂量试验测定结果 | 第67-75页 |
| ·酮洛芬缓释片多剂量试验测定结果 | 第75-83页 |
| 5 统计分析 | 第83-85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5-92页 |
| ·生物等效性的评价 | 第85页 |
| ·多剂量给药时DF的计算 | 第85-86页 |
| ·Tmax的检验 | 第86-87页 |
| ·关于生物利用度评价指标 | 第87-91页 |
| ·吸收速度的评价 | 第87-90页 |
| ·达稳态时血药浓度波动情况的评价 | 第90-91页 |
| ·试验者例数 | 第91页 |
| ·采血点的安排 | 第91-92页 |
| 四 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研究与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第92-98页 |
| 1 酮洛芬缓释骨架片的释药规律 | 第92-95页 |
| ·威布尔方程 | 第92-93页 |
| ·Higuchi方程 | 第93-94页 |
| ·Hixcon Crowell方程 | 第94页 |
| ·Ritger-Peppas方程 | 第94-95页 |
| 2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第95-97页 |
| ·研究方法 | 第95-96页 |
| ·计算结果 | 第96-97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97-98页 |
| 总结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 综述 | 第103-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