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水声工程论文--水声仪器与设备论文

水声信号盲分离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9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3-15页
 §1.2 盲信号处理问题的描述第15-16页
 §1.3 盲源分离的数学模型第16-20页
  §1.3.1 线性瞬时混合模型第16-17页
  §1.3.2 线性卷积混合模型第17-20页
 §1.4 盲源分离与相关研究领域的关系第20-21页
  §1.4.1 盲源分离与独立分量分析(ICA)关系第20页
  §1.4.2 ICA与主分量分析的关系第20-21页
 §1.5 自适应盲信号处理与自组织神经网络第21-23页
 §1.6 盲源分离处理技术研究概况第23-26页
 §1.7 盲源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第26-27页
  §1.7.1 盲源分离在生物信号和语音信号应用中研究第26页
  §1.7.2 盲源分离技术在水声中的应用第26-27页
 §1.8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7-29页
第二章 水声信号盲分离的理论分析第29-49页
 §2.1 水声基阵接收信号模型第29-31页
 §2.2 统计独立性与独立性的度量第31-36页
  §2.2.1 统计独立性第31-32页
  §2.2.2 信号独立性度量第32-35页
  §2.2.3 可辨识性第35-36页
 §2.3 盲源分离一般方法研究第36-41页
  §2.3.1 方法概论第36-38页
  §2.3.2 多源对照函数第38-40页
  §2.3.3 单源对照函数第40-41页
  §2.3.4 讨论第41页
 §2.4 常规盲源分离算法及分类第41-45页
  §2.4.1 预白化处理第41-42页
  §2.4.2 自然梯度第42-43页
  §2.4.3 常规盲源分离算法及分类第43-45页
 §2.5 水声信号盲分离的计算机仿真第45-46页
 §2.6 算法性能评价准则第46-48页
  §2.6.1 基于混合矩阵的算法性能评价准则第46-47页
  §2.6.2 基于信号波形的算法性能评价准则第47-48页
 §2.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高斯信号盲分离方法第49-56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舰船辐射噪声统计特性分析第49-52页
 §3.3 信号子空间与自适应PCA算法第52-54页
  §3.3.1 信号子空间第53页
  §3.3.2 复数自适应PCA算法第53-54页
 §3.4 最优波束算法盲分离高斯信号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多源盲源分离的非线性主分量分析复数算法第56-73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非线性PCA类实数算法第56-60页
  §4.2.1 非线性PCA对照函数和学习规律第56-59页
  §4.2.2 非线性函数的选取第59-60页
 §4.3 非线性PCA类复数算法对照函数第60-61页
  §4.3.1 复数对照函数第60页
  §4.3.2 实数对照函数第60-61页
 §4.4 复数算法第61-63页
  §4.4.1 CMOJA算法第61页
  §4.4.2 非线性CGHA算法第61页
  §4.4.3 复数双梯度(CBG)算法第61-62页
  §4.4.4 复数RLS算法第62页
  §4.4.5 复数单源梯度递降算法1第62页
  §4.4.6 复数单源梯度递降算法2第62-63页
 §4.5 学习步长的选取与分离亚/超高斯混合的源信号第63页
  §4.5.1 自适应学习步长序列第63页
  §4.5.2 亚高斯和超高斯混合的源信号的分离第63页
 §4.6 非线性PCA类算法与其他盲源分离算法的关系第63-67页
  §4.6.1 与其他对照函数的关系第63-64页
  §4.6.2 与其他盲源分离算法的关系第64-67页
 §4.7 计算机仿真试验及结果第67-70页
  §4.7.1 算法有效性实验第67-68页
  §4.7.2 分离水声信号实验第68-70页
 §4.8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五章 单源盲源分离复数算法第73-95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单源盲源分离算法综述第73-76页
 §5.3 抽气算法第76-77页
 §5.4 基于峰度自然对数最大化单源盲源分离算法第77-79页
  §5.4.1 峰度最大化实现源信号分离第77-78页
  §5.4.2 算法第78-79页
 §5.5 单源盲源分离的时空域算法第79-80页
 §5.6 算法有效性仿真实验第80-84页
  §5.6.1 MKMA算法有效性实验第80-82页
  §5.6.2 ST算法有效性实验第82-83页
  §5.6.3 任意阵形10元阵舰船辐射噪声分离实验第83-84页
 §5.7 算法分离水声信号增益性能分析第84-89页
  §5.7.1 盲波束形成的波束图第85-86页
  §5.7.2 分离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第86-89页
 §5.8 阵列流形盲估计第89-93页
  §5.8.1 方向矢量(混合矩阵)盲估计第89-90页
  §5.8.2 方向矢量盲估计的应用第90-91页
  §5.8.3 仿真实验第91-93页
 §5.9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源数目多于传感器数目的盲辨识第95-105页
 §6.1 引言第95-97页
 §6.2 含噪条件下单个信号混合矩阵盲辨识算法第97-98页
  §6.2.1 信号接收模型第97-98页
  §6.2.2 信号方向矢量的估计第98页
 §6.3 任意信号源数目时复数混合矩阵的盲辨识算法第98-102页
  §6.3.1 复数高阶累积量的定义第98-99页
  §6.3.2 两个传感器N个信号源第99-101页
  §6.3.3 M个传感器N个信号源第101-102页
  §6.3.4 算法的自适应迭代实现第102页
 §6.4 实验第102-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105-123页
 §7.1 16元均匀线列阵水池实验第105-114页
  §7.1.1 实验目的第105页
  §7.1.2 实验环境及条件第105-106页
  §7.1.3 实验内容第106-107页
  §7.1.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7-114页
 §7.2 24元均匀透明圆柱阵湖试实验第114-122页
  §7.2.1 实验环境及条件第114-116页
  §7.2.2 单源算法处理实验数据第116-120页
  §7.2.3 多源算法处理实验数据第120-122页
 §7.3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八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第123-127页
 §8.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123-125页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25-127页
附录第127-131页
 A MKMA算法的推导第127-128页
 B 高阶累积量与高阶矩的关系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印鉴自动鉴别方法
下一篇:FPW对堆栈溢出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