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浅层弹性波波振二相拟模态试验分析理论研究
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超浅层地震勘探理论和方法技术 | 第13-17页 |
·弹性动力学反问题的一般提法 | 第13-14页 |
·超浅层地震波勘探理论和方法技术 | 第14-17页 |
·地球物理勘探系统与模态理论 | 第17-20页 |
·引言 | 第17页 |
·系统描述 | 第17-18页 |
·异常表征和谱反演问题 | 第18-19页 |
·模态分析基础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向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超浅层弹性波波振二相拟模态试验分析理论 | 第22-44页 |
·模态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单自由度系统模型 | 第22-25页 |
·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多自由度系统的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问题 | 第26页 |
·地震勘探拟模态试验分析理论的思考前提 | 第26-28页 |
·超浅层近源地震勘探拟模态概念与特征 | 第28-29页 |
·质-弹-阻模型的弹性波激励拟模态理论 | 第29-34页 |
·理论模型 | 第29-32页 |
·三层结构模型模态分析 | 第32-34页 |
·岩土动力学粘弹性参数量化的有关说明 | 第34页 |
·拟模态定义和理论分析 | 第34-44页 |
·拟模态定义及理论分析层面 | 第34-36页 |
·特殊模态分解分析 | 第36-42页 |
·波振二相拟模态系统综合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弹性波拟模态响应的有效激励与检测 | 第44-61页 |
·拟模态试验分析之频响函数测试的几种激励方式比较 | 第44-47页 |
·随机激励 | 第44-45页 |
·正弦扫描激励或简谐激励 | 第45-46页 |
·冲击激励 | 第46页 |
·几种激励方式的比较 | 第46-47页 |
·超浅层地震勘探与惯性式传感器性能特点 | 第47-54页 |
·前言 | 第48页 |
·惯性式传感器的频响特征 | 第48-52页 |
·实际记录分析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有盖中-弱风化岩体的弹性波有效激励与信号检测 | 第54-59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理论模型 | 第55-57页 |
·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波振二相工作布置与工作方式简述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拟模态响应信号处理与解释 | 第61-86页 |
·地球物理勘探广义背景及异常识别 | 第61-67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地球物理勘探广义背景 | 第62-63页 |
·系统描述与广义背景分析 | 第63-65页 |
·实际应用分析及举例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页 |
·基于拟模态试验分析解释的理论分析 | 第67-72页 |
·模态分析方法概述 | 第67-68页 |
·由模态参数辨识物理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68-69页 |
·面波模态分析 | 第69-72页 |
·短时FFT、小波变换与拟模态能量团窗口的界定 | 第72-77页 |
·小波分析用于薄层分辨及短时FFT应用 | 第72-73页 |
·基于Matlab实验室的能量团分辨窗口 | 第73-74页 |
·实际举例说明 | 第74-77页 |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及参数映射系统模型 | 第77-82页 |
·概述 | 第77-78页 |
·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反演中的应用 | 第78-79页 |
·波振二相激励响应反演模型 | 第79-80页 |
·定性描述 | 第80-81页 |
·映射系统 | 第81-82页 |
·拟模态图像(Radon变换)与异常辨识 | 第82-86页 |
·前言 | 第82页 |
·Radon变换及其性质 | 第82-83页 |
·拟模态图像示例 | 第83-8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6-88页 |
·主要贡献和突破 | 第86-87页 |
·不足之处 | 第87页 |
·后阶段研究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加科研工作论文发表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