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人机界面与用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11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创新点第10页
 §1.4 本文组织安排第10-11页
第二章 人机界面概论第11-29页
 §2.1 人机界面发展的几个阶段第11-15页
  2.1.1 命令语言用户界面第11页
  2.1.2 图形用户界面第11页
  2.1.3 直接操纵用户界面第11-12页
  2.1.4 多媒体用户界面第12页
  2.1.5 多通道用户界面第12-13页
  2.1.6 虚拟现实技术第13页
  2.1.7 自适应人机界面第13-15页
 §2.2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5-17页
  2.2.1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2.2.2 理想的人机交互技术第16-17页
 §2.3 人机界面的结构模型第17-22页
  2.3.1 Seeheim模型第17-18页
  2.3.2 Arch模型第18-19页
  2.3.3 面向对象的交互模型第19-21页
  2.3.4 面向用户、资源人机交互模型第21-22页
 §2.4 人机界面设计第22-26页
  2.4.1 设计界面的存在第22-23页
  2.4.2 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第23-24页
  2.4.3 设计界面的分析第24-25页
  2.4.4 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第25页
  2.4.5 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第25-26页
 §2.5 DSS中的人机界面设计第26-28页
  2.5.1 DSS与决策者的关系分析第26-27页
  2.5.2 DSS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第27页
  2.5.3 DSS人机界面交互形式的选择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用户模型的构造第29-37页
 §3.1 用户模型第29-31页
  3.1.1 用户模型定义第29页
  3.1.2 用户模型的分类第29-30页
  3.1.3 用户群体分类第30-31页
 §3.2 用户经验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3.2.1 用户经验级别对交互的要求和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第31-32页
  3.2.2 用户经验水平的模糊分类第32-34页
 §3.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确定用户经验模型中的应用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人机界面的评价方法第37-45页
 §4.1 交互系统评估的心理学依据第37-38页
  4.1.1 用户模型和心理模型第37页
  4.1.2 可用性、可学性和有效性第37-38页
 §4.2 人机界面的评价方法第38-40页
  4.2.1 按照评估的数据来源来分类第39页
  4.2.2 按照评估在软件开发中地位来分类第39-40页
 §4.3 界面评估数据获取方式第40页
 §4.4 基于专家系统的用户界面评估第40-41页
 §4.5 可用性评估方法第41-44页
  4.5.1 可用性测试第41-42页
  4.5.2 启发式评估第42-43页
  4.5.3 认知过程浏览第43页
  4.5.4 行为分析第43-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多目标决策法及其在人机界面评价中的应用第45-56页
 §5.1 多目标决策方法第45-47页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5页
  5.1.2 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第45页
  5.1.3 评价矩阵及无量纲评价矩阵第45-46页
  5.1.4 评价方案优劣的尺度第46-47页
 §5.2 多目标决策方法在人机界面评价中的应用第47-50页
  5.2.1 交互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49页
  5.2.2 界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50页
 §5.3 应用实例第50-55页
  5.3.1 定性指标的量化第51页
  5.3.2 评价矩阵及无量纲矩阵第51-52页
  5.3.3 优先度矩阵CM第52-53页
  5.3.4 低劣度矩阵DM第53页
  5.3.5 距离矩阵DL第53-54页
  5.3.6 劣指标数矩阵NS第54页
  5.3.7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4-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57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56页
 §6.2 进一步工作的讨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A: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礼貌语言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国跨国企业内部银行体系建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