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表面合金化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 第7-9页 |
1-1-1 表面合金化工艺概述 | 第7页 |
1-1-2 铸件表面合金化工艺的发展 | 第7-8页 |
1-1-3 表面合金化作用机理的探索 | 第8-9页 |
§1-2 负压实型铸造概况 | 第9-10页 |
§1-3 用V-EPC法实现铸件的表面合金化 | 第10页 |
§1-4 导卫板的生产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6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14-18页 |
§2-1 试验条件及原材料 | 第14-15页 |
2-1-1 试验母材化学成分的选择 | 第14页 |
2-1-2 试验用原材料 | 第14-15页 |
2-1-3 试验设备 | 第15页 |
§2-2 试样制备的工艺方案 | 第15-17页 |
2-2-1 试样制备流程图 | 第15页 |
2-2-2 简述 | 第15-17页 |
§2-3 试验检测方法及性能测试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工艺因素对表面合金层质量的影响 | 第18-34页 |
§3-1 前言 | 第18页 |
§3-2 合金膏块工艺因素对表面合金层质量的影响 | 第18-24页 |
3-2-1 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18-20页 |
3-2-2 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20-24页 |
§3-3 V-EPC工艺因素对表面合金层质量的影响 | 第24-29页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29页 |
§3-4 常见缺陷及分析 | 第29-33页 |
3-4-1 表面气孔缺陷的分析 | 第29页 |
3-4-2 界面处气孔缺陷的分析 | 第29-30页 |
3-4-3 界面夹杂缺陷及分析 | 第30-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合金膏块成分对表面合金层质量的影响 | 第34-45页 |
§4-1 前言 | 第34页 |
§4-2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34-36页 |
4-2-1 合金膏块化学元素及其成分的选择 | 第34-35页 |
4-2-2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35-36页 |
§4-3 正交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3-1 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4-3-3 综合分析及讨论 | 第41-42页 |
§4-4 合金层组织与性能讨论 | 第42-44页 |
4-4-1 合金层组织综合分析 | 第42-43页 |
4-4-2 合金层硬度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材料耐热性能的研究 | 第45-50页 |
§5-1 前言 | 第45页 |
§5-2 材料抗激冷激热性能的研究 | 第45-46页 |
§5-3 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46-47页 |
§5-4 材料高温组织稳定性的研究 | 第47-49页 |
5-4-1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V-EPC表面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50-57页 |
§6-1 V-EPC表面合金化的热力学研究 | 第50-54页 |
6-1-1 合金膏块浸渗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6-1-2 钢液与合金粉颗粒润湿性的热力学分析 | 第52-54页 |
§6-2 V-EPC表面合金化的动力学研究 | 第54-57页 |
6-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6-2-2 影响V-EPC表面合金化的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