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 | 第8-16页 |
1.1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 第8-9页 |
1.1.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 第8-9页 |
1.1.2 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 | 第9页 |
1.2 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 | 第9-16页 |
1.2.1 上市公司长期融资的显性成本 | 第10-12页 |
1.2.2 上市公司长期融资的隐性成本 | 第12-16页 |
第二章 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 第16-26页 |
2.1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净收益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净经营收益理论 | 第17页 |
2.1.3 传统折衷理论 | 第17-18页 |
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8-22页 |
2.2.1 MM定理 | 第18-20页 |
2.2.2 米勒模型 | 第20-21页 |
2.2.3 权衡理论 | 第21-22页 |
2.3 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22-26页 |
2.3.1 新优序融资理论 | 第22-23页 |
2.3.2 代理成本说 | 第23-24页 |
2.3.3 信号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及其评价 | 第26-43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 第26-33页 |
3.1.1 内源融资受青睐 | 第26-28页 |
3.1.2 配股融资成首选 | 第28-29页 |
3.1.3 债务融资受冷落 | 第29-33页 |
3.2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评价 | 第33-43页 |
3.2.1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严重违背了资本结构理论 | 第33-35页 |
3.2.2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严重损害了自身经济效益 | 第35-43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 第43-55页 |
4.1 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历史变迁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第43-47页 |
4.1.1 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及其对企业经营者资金成本观念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2 转轨时期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及其对企业经营者资金成本观念的影响 | 第44-46页 |
4.1.3 股票融资方式的发展及其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资金成本观念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上市公司内部利益关系与股权融资偏好 | 第47-53页 |
4.2.1 董事和经理的私人利益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第47-51页 |
4.2.2 大股东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第51-53页 |
4.3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63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55-56页 |
5.2 促进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合理化的若干建议 | 第56-63页 |
5.2.1 促使上市公司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资本成本观念 | 第56-57页 |
5.2.2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5.2.3 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 第58-59页 |
5.2.4 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