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市场 | 第1-15页 |
(一)、 社会主义与商品生产关系的认识过程 | 第9-11页 |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性 | 第11-15页 |
二、 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0页 |
(一)、 新古典学派的分析 | 第15-18页 |
1. 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框架 | 第15-16页 |
2. 主要原理 | 第16-18页 |
(二)、 制度学派 | 第18页 |
(三)、 近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1. 劳动力市场寻访理论 | 第19页 |
2. 隐性合约理论 | 第19-20页 |
3.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0页 |
三、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 第20-34页 |
(一)、 传统的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 | 第20-25页 |
1. 传统的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包括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2. 传统配置方式下的体制环境和结构条件 | 第21-23页 |
3. 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经济学分析 | 第23-25页 |
(二)、 改革中的劳动力市场:双轨二元配置 | 第25-30页 |
(三)、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 第30-34页 |
1.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宏观方面 | 第30-32页 |
2. 现阶段及未来20年的劳动力需求预测 | 第32页 |
3. 结论 | 第32-34页 |
四、 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 | 第34-42页 |
(一)、 培育劳动力市场主体,促进公平竞争 | 第34页 |
(二)、 完善工资机制,使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 | 第34-35页 |
(三)、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的流动率 | 第35-38页 |
1. 户籍制度的改革 | 第36-38页 |
2. 档案制度的改革 | 第38页 |
(四)、 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 第38-39页 |
(五)、 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 第39页 |
(六)、 完善劳动法规 | 第39-40页 |
(七)、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