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白银货币化研究
前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商品银流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的重要前提 | 第17-49页 |
第一节 折价交易中的商品银 | 第17-34页 |
一.白银与其它商品的价值比较 | 第17-25页 |
二.白银与其它商品的互换 | 第25-34页 |
第二节 被频繁转移与让渡的重要财产 | 第34-48页 |
一.赋税征银的发展 | 第34-39页 |
二.白银跨地区流动的发展 | 第39-42页 |
三.对白银财富属性的追逐 | 第4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章 白银货币化的标志之一:价值尺度职能的获得 | 第49-100页 |
第一节 从银绢关系看白银向特殊商品的转变 | 第49-70页 |
一.银绢分离的出现和发展 | 第50-61页 |
二.从银绢分离到以银代绢、以银买绢 | 第61-70页 |
第二节 银钱兑换关系的形成和以银计值的出现 | 第70-99页 |
一.白银价格的波动与银钱兑换关系的初步形成 | 第70-80页 |
二.银钱关系的发展与兑换价格的调整 | 第80-90页 |
三.以银计值的出现 | 第90-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三章 白银货币化的标志之二:流通手段职能的获得 | 第100-139页 |
第一节 商品交换的媒介 | 第100-117页 |
一.实现商品的价格 | 第100-107页 |
二.“商品—白银—商品”流通的出现 | 第107-117页 |
第二节 货币银的流通和流通中的“银币” | 第117-138页 |
一.“白银—商品—白银”的流通 | 第117-123页 |
二.货币银的跨地区流通 | 第123-130页 |
三.货币化进程中的银铤与银器 | 第130-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四章 交换的发展:白银货币化的根本动因 | 第139-191页 |
第一节 交换的发展与“钱荒”的加剧 | 第139-162页 |
一.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 | 第140-144页 |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参与交换的队伍空前壮大 | 第144-149页 |
三.市场网络的发展 | 第149-158页 |
四.“钱荒”的加剧与宋廷的对策 | 第158-162页 |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加深与白银货币化 | 第162-190页 |
一.北宋钱楮并用下的便钱与白银货币化 | 第162-171页 |
二.南宋的铜钱、关子、会子与白银货币化 | 第171-190页 |
本章小结 | 第190-191页 |
附录: | 第191-241页 |
附录一:两宋银价变动简表 | 第191-196页 |
附录二:两宋白银货币化大事年表 | 第196-236页 |
附录三:引用书目 | 第236-241页 |
图版目录 | 第241-251页 |
图版一:唐代的银饼与银铤 | 第241-242页 |
图版二:生银与板石铤、摺角铤 | 第242-243页 |
图版三:北宋银铤 | 第243-244页 |
图版四:南宋银铤(锭) | 第244-245页 |
图版五:宋代小农的生产与交换 | 第245-246页 |
图版六:当天下之要的商业都会——汴京 | 第246-247页 |
图版七:通江达海的商业都会——临安 | 第247-248页 |
图版说明 | 第248-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