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论文综述 | 第12-51页 |
一 癌遗传易感性及其原理 | 第12-19页 |
二 癌家族与癌遗传易感者 | 第19-24页 |
三 癌遗传易感个体的检出 | 第24-26页 |
四 癌遗传易感人群检出的方法 | 第26-51页 |
实验研究报告 | 第51-63页 |
一 类核沉降法的建立 | 第51-56页 |
二 健康人群DNA修复能力分析 | 第56-57页 |
三 类核沉降法检测DNA修复能力的适用范围和可靠性 | 第57-58页 |
四 癌患者DNA修复能力分析 | 第58-59页 |
五 癌家族的DNA修复能力,染色体脆性部位和染色体畸变率 | 第59-60页 |
六 山西阳城食管癌高发区癌家族和无癌家族DNA修复能力,染色体畸变率的对比研究 | 第60-61页 |
七 类核沉降法分析着色性干皮病家族成员对紫外线和N-甲基-N′-硝基-N-亚基胍损伤硝基胍损伤DNA后的修复能力及杂合成员检出的探讨 | 第61-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105页 |
一 类核沉降法的建立 | 第63-65页 |
二 健康人群DNA修复能力分析 | 第65-66页 |
三 类核沉降法检测DNA修复能力的适用范围和可靠性 | 第66-72页 |
四 癌患者DNA修复能力分析 | 第72-77页 |
五 癌家族的DNA修复能力,染色体畸变率和染色体脆性部位 | 第77-92页 |
六 山西阳城食管癌高发区癌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DNA修复能力,染色体畸变率对比研究 | 第92-95页 |
七 类核沉降法分析着色性干皮病家族对紫外线和MNNG损伤DNA后的修复及家族XP杂合携带者检出 | 第95-10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5-117页 |
一 建立的类核沉降法可以用于检测人DNA修复能力 | 第105-108页 |
二 DNA修复能力降低是癌患者较普遍表现 | 第108-109页 |
三 癌家族成员DNA修复能力降低可能是癌遗传易感性和癌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 第109-114页 |
四 类核沉降法检出家族性DNA修复缺陷杂合成员是值得探讨的 | 第114-117页 |
结束语 | 第117-118页 |
鸣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