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第一章 二十世纪后半期回族史学发展概况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回族调查 | 第10-15页 |
一、五六十年代的回族社会历史调查 | 第11-12页 |
二、八九十年代的回族调查 | 第12-14页 |
三、回族调查的深入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回族地方史编纂 | 第15-18页 |
一、五六十年代的回族地方史编纂 | 第15-16页 |
二、八九十年代的回族地方史编纂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回族通史编纂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回族族称、族源、形成问题研究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族称和族源 | 第21-25页 |
一、族称问题 | 第21-22页 |
二、族源问题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回族形成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族教关系研究 | 第29-37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与回族的联系 | 第29-33页 |
一、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形成 | 第29-31页 |
二、伊斯兰教与回族的联系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区别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伊斯兰教与回族的相互作用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回族史料的收集整理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回族古籍和中国伊斯兰教古籍整理 | 第38-40页 |
一、回族古籍整理 | 第38-39页 |
二、中国伊斯兰教古籍整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回民起义史料的整理 | 第40-45页 |
一、白寿彝与《回民起义》 | 第40-41页 |
二、对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民起义史料的调查整理 | 第41-42页 |
三、对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史料的调查整理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回民起义和回族历史人物研究 | 第45-57页 |
第一节 回民起义研究 | 第45-52页 |
一、关于云南回民起义研究 | 第46-49页 |
二、关于陕甘回民起义研究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回族历史人物研究 | 第52-57页 |
第六章 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研究 | 第57-64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大调查与伊斯兰教派门宦研究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斯兰教派门宦研究的发展 | 第58-64页 |
一、伊斯兰教派门宦形成和发展历史研究的深入 | 第58-60页 |
二、伊斯兰教派门宦关系及西道堂属性问题研究的深入 | 第60-62页 |
三、地区性伊斯兰教派门宦研究的深入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
表1 回族地方调查丛书 | 第65-67页 |
表2 中国回族古籍丛书 | 第67-68页 |
表3 中国南方回族古籍丛书 | 第68-69页 |
表4 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古籍资料汇编 | 第69-70页 |
表5 回族地方史研究成果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专著 | 第74-77页 |
论文集 | 第77-78页 |
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