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1页 |
导言 | 第21-24页 |
第一章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嬗变 | 第24-44页 |
第一节 投机倒把罪的设立及废止 | 第24-30页 |
一、投机倒把罪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7页 |
二、投机倒把罪的存废之争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投机倒把罪废止的深层思考 | 第30-36页 |
一、废除投机倒把罪的政策基础 | 第30-32页 |
二、废除投机倒把罪的经济基础 | 第32-34页 |
三、废除投机倒把罪的文化基础 | 第34-36页 |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进程 | 第36-42页 |
一、国外类似犯罪的立法 | 第36-38页 |
二、我国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及司法解释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二章 非法经营罪立法价值取向反思及其罪状设置评判 | 第44-73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44-54页 |
一、非法经营罪的定义 | 第44-47页 |
二、非法经营罪立法的特征 | 第47-51页 |
三、非法经营罪立法的价值取向 | 第51-53页 |
四、刑法理论界对非法经营罪立法价值取向的评述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价值取向反思 | 第54-62页 |
一、限制刑罚权、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永恒的主题 | 第54-58页 |
二、对中国特色罪刑法定原则价值取向的追问 | 第58-61页 |
三、非法经营罪的立法价值取向偏离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实质 | 第61-62页 |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罪状设置评判 | 第62-70页 |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的明确性 | 第62-66页 |
二、非法经营罪罪状设置之检讨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3页 |
第三章 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体研究 | 第73-90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非法经营罪犯罪客体的争议 | 第73-80页 |
一、关于非法经营罪犯罪客体的相关观点 | 第73-77页 |
二、对现有观点的简要评析 | 第77-80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体是市场准入制度 | 第80-88页 |
一、界定犯罪客体的基本要求 | 第80-81页 |
二、市场准入制度概说 | 第81-83页 |
三、市场准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83-87页 |
四、市场准入制度作为非法经营罪犯罪客体的意义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四章 非法经营罪的客观方面研究 | 第90-114页 |
第一节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理解 | 第90-94页 |
一、"违反国家规定"的范围 | 第90-91页 |
二、"国家规定"的具体内容是否需要有特别要求 | 第91-94页 |
第二节 对"非法经营行为"的理解 | 第94-100页 |
一、对"未经许可型"非法经营行为的理解 | 第95-97页 |
二、对"非法买卖型"非法经营行为的理解 | 第97-99页 |
三、对"未经批准型"非法经营行为的理解 | 第99-100页 |
第三节 合理界定"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 第100-111页 |
一、"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非法经营行为"概述 | 第100-102页 |
二、界定"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非法经营行为"的原则 | 第102-103页 |
三、几种特殊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 | 第103-111页 |
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五章 非法经营罪的主观方面研究 | 第114-125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 第114-117页 |
一、非法经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 第114-115页 |
二、非法经营罪应以牟利为目的 | 第115-117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主观罪过中的违法性认识问题 | 第117-124页 |
一、国外刑法理论关于违法性认识的观点 | 第117-119页 |
二、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基本观点 | 第119页 |
三、关于非法经营罪主观要件违法性认识的争议 | 第119-121页 |
四、违法性认识的评判 | 第121-123页 |
五、非法经营罪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违法性的认识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六章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认定 | 第125-168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罪与非罪之界限 | 第125-131页 |
一、"经营范围"的理解 | 第125-127页 |
二、非法经营犯罪行为与一般非法经营行为的界限 | 第127-131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数额认定 | 第131-138页 |
一、现有司法解释及行政法规所规定的数额标准 | 第131-133页 |
二、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应以非法经营罪数额为主要依据 | 第133-137页 |
三、经营对象为伪劣产品时,经营数额的计算 | 第137-138页 |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的竞合及法律适用 | 第138-153页 |
一、法律竞合的种类及其适用依据 | 第138-144页 |
二、非法经营罪竞合的具体表现 | 第144-147页 |
三、非法经营罪想象竞合情况下的法律适用 | 第147-150页 |
四、非法经营罪法条竞合情况下的法律适用 | 第150-153页 |
第四节 非法经营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第153-166页 |
一、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 | 第153-155页 |
二、非法经营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第155-157页 |
三、非法经营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 第157-158页 |
四、非法经营罪与集资诈骗罪 | 第158-160页 |
五、非法经营罪与买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罪 | 第160-161页 |
六、非法经营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 第161-162页 |
七、非法经营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 第162-164页 |
八、非法经营罪与倒卖文物罪 | 第164-166页 |
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七章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完善构想 | 第168-185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存废之争 | 第168-171页 |
一、废除论的观点 | 第168-169页 |
二、存在论的观点 | 第169-170页 |
三、综合分析 | 第170-171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表现及其危害 | 第171-177页 |
一、非法经营罪"口袋化"的具体表现 | 第171-175页 |
二、非法经营罪"口袋化"的危害 | 第175-177页 |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的完善 | 第177-183页 |
一、取消非法经营罪的堵漏条款,合理限制空白罪状 | 第177-181页 |
二、合理分解司法解释中规定非法经营行为 | 第181-183页 |
小结 | 第183-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6-198页 |
后记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