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时度假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分时度假基本理论 | 第10-26页 |
(一) 分时度假的概念和发展 | 第10-14页 |
1、分时度假的概念 | 第10-12页 |
2、分时度假的历史发展 | 第12-13页 |
3、分时度假在国内的产生发展 | 第13-14页 |
(二) 分时度假的类型 | 第14-24页 |
1、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法律性质和法律特征 | 第14-19页 |
2、使用权型分时度假的法律性质和法律特征 | 第19-24页 |
(三) 分时度假的实质 | 第24-26页 |
二、我国引入分时度假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分时度假在我国运行的障碍 | 第26-28页 |
1、欺诈性销售和强迫性销售 | 第26页 |
2、虚假承诺和宣传 | 第26-27页 |
3、法律法规的滞后 | 第27页 |
4、信用制度缺失 | 第27页 |
5、行业归属不明确 | 第27-28页 |
(二) 我国能够引入分时度假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0页 |
1、旅游市场的成熟 | 第28页 |
2、房地产市场的过剩 | 第28-29页 |
3、国内外大公司的参与 | 第29页 |
4、法律环境相对完善 | 第29-30页 |
三、分时度假的法律规制 | 第30-48页 |
(一) 国外对分时度假的相关立法 | 第30-32页 |
1、欧洲 | 第30-31页 |
2、美国 | 第31页 |
3、亚洲地区 | 第31-32页 |
(二) 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1、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页 |
2、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的特殊性 | 第32-33页 |
3、分时度假法律规制的出发点 | 第33-34页 |
(三) 我国构建分时度假的法律框架 | 第34-48页 |
1、我国的立法模式 | 第34-35页 |
2、分时度假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 第35-37页 |
3、分时度假的法律性质 | 第37-39页 |
4、现有实体法对分时度假的规定 | 第39-45页 |
5、对分时度假的系统规制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