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12-14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 ·评估理论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西藏应急部队战备教育评估现状 | 第19-23页 |
| ·部队战备教育基本矛盾 | 第19-20页 |
| ·部队战备教育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 第20-22页 |
| ·部队战备教育评估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25-31页 |
| ·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 ·西藏应急部队战备教育评估的概念 | 第25页 |
| ·AHP评估方法 | 第25页 |
| ·灰色关联评估方法 | 第25-26页 |
| ·综合评估方法 | 第26-27页 |
| ·研究的原则 | 第27-31页 |
| ·战备教育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 ·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8页 |
| ·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 ·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29页 |
| ·他人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 第29页 |
| ·目标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9-30页 |
| ·客观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战备教育评估指标分析 | 第31-36页 |
| ·战备教育的特点 | 第31-32页 |
| ·鲜明政治性 | 第31页 |
| ·明确指向性 | 第31页 |
| ·经常持久性 | 第31页 |
| ·结合渗透性 | 第31-32页 |
| ·适度超前性 | 第32页 |
| ·战备教育评估指标内容分析 | 第32-36页 |
| ·战备教育主体评估指标 | 第32-33页 |
| ·战备教育客体评估指标 | 第33页 |
| ·战备教育环境评估指标 | 第33页 |
| ·战备教育实施过程评估指标 | 第33-34页 |
| ·战备教育效果评估指标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战备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 第36-51页 |
|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7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7-46页 |
| ·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38-44页 |
| ·一级指标及其权重 | 第44-45页 |
| ·二级指标及其评价点权重 | 第45-46页 |
| ·战备教育评估标准 | 第46-50页 |
| ·战备教育评估的基本形式 | 第50-51页 |
| ·单位自评 | 第50页 |
| ·上级主管单位评估 | 第50页 |
| ·大单位评估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综合评估方法及示例 | 第51-58页 |
|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与权重分配 | 第51页 |
| ·改进灰色关联综合评估 | 第51-55页 |
| ·确定参考指标集 | 第51-52页 |
| ·归一化处理 | 第52页 |
|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52-53页 |
| ·计算评估结果 | 第53-55页 |
| ·战备教育工作控制因素水平的估计 | 第55-56页 |
| ·实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60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 ·战备教育评估内容研究 | 第58页 |
| ·战备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 第58页 |
| ·战备教育评估方案构建 | 第58-59页 |
|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59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 附录 战备教育评估问卷表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