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国外相关文献第11-12页
     ·国内相关文献第12-13页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13-14页
   ·研究思路及论文内容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第15-17页
第2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的基本理论第17-23页
   ·资信评价和信号传递理论第17-19页
   ·信贷交易成本理论第19-20页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第20-23页
     ·逆向选择担保理论第20-21页
     ·道德风险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现状分析第23-33页
   ·协作现状第23-28页
     ·违约债务存在纠纷第24-25页
     ·担保放大倍数低第25-27页
     ·风险分担比例失衡第27-28页
   ·案例:辽宁省担保中心与银行协作现状第28-30页
   ·问题成因分析第30-33页
     ·制度上缺乏保证第30-31页
     ·商业银行改革不到位第31-33页
第4章 美日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的经验借鉴第33-41页
   ·美国小企业局与银行的协作第33-35页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第33-34页
     ·小企业局与银行协作的前提第34页
     ·小企业局与银行协作的程序第34-35页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与银行的协作第35-38页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第35-36页
     ·协会与银行协作的前提第36-37页
     ·协会与银行协作的程序第37-38页
   ·美国和日本银保协作的经验总结第38-41页
第5章 完善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的政策建议第41-54页
   ·提高担保机构的实力和银行协作意愿第41-45页
     ·提高担保机构的实力和能力第42-43页
     ·提高银行的协作意愿第43-45页
   ·合理确定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第45-51页
     ·合理确定放大倍数第46-48页
     ·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第48-51页
   ·完善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程序第51-53页
     ·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查第51-52页
     ·对贷款实施监督第52页
     ·违约债务的处理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建行个人金融业务零售网点转型项目研究
下一篇:交通银行抚顺分行拓展票据业务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