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分析及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多孔材料吸声降噪机理 | 第12-16页 |
·多孔材料的结构特性 | 第12-13页 |
·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 | 第13-14页 |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 | 第13页 |
·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 | 第13-14页 |
·亥姆霍兹共鸣器共振原理 | 第14页 |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 第14-16页 |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发展概述 | 第16-19页 |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16-17页 |
·国内外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航空发动机高温声衬发展概况 | 第19-27页 |
·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环境 | 第19页 |
·发动机噪声源分析 | 第19-20页 |
·高声强噪声的基础 | 第20-22页 |
·高声强噪声的传播 | 第21页 |
·高声强噪声的吸收与利用 | 第21-22页 |
·航空发动机声衬简介 | 第22-23页 |
·用于扇涡轮腔体内的声衬 | 第22-23页 |
·用于燃烧室腔体壁上的声衬 | 第23页 |
·声衬的吸声原理 | 第23页 |
·发动机声衬结构及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多孔蜂窝芯结构 | 第23-24页 |
·金属微穿孔板 | 第24-25页 |
·陶瓷多孔材料 | 第25页 |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 | 第25-27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 | 第28-38页 |
·原材料 | 第28页 |
·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制备工艺 | 第28-32页 |
·纤维剪切 | 第29页 |
·铺毡 | 第29-30页 |
·清洗机器 | 第29页 |
·开松纤维 | 第29页 |
·铺毡 | 第29-30页 |
·配毡 | 第30页 |
·烧结 | 第30页 |
·平整 | 第30-32页 |
·测试部分 | 第32-36页 |
·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的扫描图像 | 第32-33页 |
·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参数的测试 | 第33-34页 |
·最大孔径测试原理 | 第33页 |
·透气系数的测试原理 | 第33-34页 |
·常声压条件下对吸声性能的测试 | 第34-35页 |
·高声强条件下对吸声特性的测试 | 第35-36页 |
·测试原理 | 第36页 |
·测试仪器 | 第36页 |
·测试步骤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62页 |
·最大孔径和透气系数的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常声压条件下的吸声性能 | 第39-49页 |
·单层材料的声学特性 | 第39-42页 |
·孔隙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厚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空腔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双层结构的声学特性 | 第42-47页 |
·单层与双层组合结构的对比 | 第43-44页 |
·第一层孔隙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第二层孔隙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一层厚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二层厚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三层结构的声学特性 | 第47-49页 |
·一二层孔隙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各层厚度不同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高声强条件下的吸声性能 | 第49-57页 |
·常声压与高声压条件下声学特性对比 | 第49-50页 |
·不同声压级条件下吸声特性与声阻抗率特性 | 第50-51页 |
·单层材料的吸声特性 | 第51-54页 |
·双层材料复合结构的吸声特性 | 第54-56页 |
·单层与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的对比 | 第54页 |
·第一层孔隙度不同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二层孔隙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一二层厚度不同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三层材料组合结构的吸声特性 | 第56-57页 |
·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综合分析 | 第57-61页 |
·常声压条件下的吸声特性 | 第57-59页 |
·单层材料的吸声特性 | 第57-58页 |
·组合结构的吸声特性 | 第58-59页 |
·高声强条件下的吸声特性 | 第59-60页 |
·用于高温声衬材料的优势和前景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