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研究 | 第8-9页 |
| ·研究范围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模糊理论 | 第9-12页 |
| ·模糊语义学 | 第9-10页 |
| ·模糊与歧义、含混 | 第10-12页 |
| 2、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基本特点 | 第12-15页 |
| ·模糊的广泛性 | 第12-13页 |
| ·从范围上看 | 第12页 |
| ·从形式上看 | 第12-13页 |
| ·从过程上看 | 第13页 |
| ·模糊的绝对性 | 第13页 |
| ·模糊的可确定性 | 第13-15页 |
| 3、法律语言模糊语义存在的基础 | 第15-19页 |
| ·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 第15-16页 |
| ·法律语言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 第16页 |
| ·主体的差异性和社会的渐变性 | 第16-17页 |
| ·法律的滞后性与对象的复杂性 | 第17-19页 |
| 4、语义模糊在成文法中的体现 | 第19-29页 |
| ·成文法中语义模糊现象的分类 | 第19-25页 |
| ·法律概念中模糊集合引起的语义模糊 | 第19-21页 |
| ·词的同一性导致的语义模糊 | 第21-22页 |
| ·某些词类具有模糊语义 | 第22-25页 |
| ·模糊性的产生原因 | 第25-29页 |
| ·事物类属不清 | 第25-27页 |
| ·事物状态不确定 | 第27-29页 |
| 5、语义由模糊到精确的转化 | 第29-35页 |
| ·法律解释对模糊现象的定性、定量注解 | 第29-31页 |
| ·从法律解释类型看模糊性 | 第29-31页 |
| ·从法律解释方法看模糊性 | 第31页 |
| ·司法过程对语义精确的积极推动 | 第31-33页 |
| ·关于司法过程 | 第31-32页 |
| ·法庭论辩及推理 | 第32-33页 |
| ·判决结果的确定性 | 第33-35页 |
| 6、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功能评价 | 第35-38页 |
| ·保证法律的准确性、权威性 | 第35-36页 |
| ·提高司法灵活性 | 第36-37页 |
| ·防止法律漏缺 | 第37-38页 |
| 7、结束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