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调适--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及表现第10-13页
 (一) 职业倦怠的动态定义第10页
 (二) 职业倦怠的静态定义(操作定义)第10页
 (三) 职业倦怠的界定第10-11页
  1、职业倦怠与抑郁第10-11页
  2、职业倦怠与工作应激第11页
 (四) 职业倦怠的表现第11-13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第13-22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20页
  1、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第13-15页
  2、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3、职业倦怠的测量第17-18页
  4、职业倦怠的干预第18-19页
  5、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况第19-20页
 (二)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况第20-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22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22-24页
  1、被试第22-23页
  2、研究工具第23页
  3、施测程序第23页
  4、数据处理第23-24页
四、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整体特点第24页
 (二) 性别、婚姻状况与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第24-25页
 (三) 教龄、职称与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第25-26页
 (四) 学校类型、每周课时数与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第26-27页
五、讨论第27-32页
 (一) 番禺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特点第27-28页
 (二) 番禺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第28-32页
  1、因素一:性别第28-29页
  2、因素二:婚姻状况第29页
  3、因素三:教龄第29-30页
  4、因素四:职称第30页
  5、因素五:教师每周课时数第30-31页
  6、因素六:在重点或非重点学校任教第31页
  7、因素七:在小学、初中或高中任教第31-32页
六、结论第32-33页
七、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第33-39页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第33-36页
  1、社会环境方面原因第33页
  2、学校组织方面原因第33-35页
  3、教师自身方面原因第35-36页
 (二) 缓解和解决番禺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第36-39页
  1、社会方面的对策第36-37页
  2、组织方面的对策第37-38页
  3、个体方面的对策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网络德育研究
下一篇:论情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