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一、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叶芝性别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轨迹 | 第19-47页 |
一、叶芝自我性别意识的形成 | 第20-29页 |
1. 成长环境:家庭中性别观念的灌输 | 第21-24页 |
2. 文化氛围:浪漫美学范式的影响 | 第24-29页 |
二、叶芝性别意识的发展轨迹 | 第29-47页 |
1. 早期(1884-1916) | 第31-37页 |
2. 中期(1916-1925) | 第37-43页 |
3. 晚期(1925-1939) | 第43-47页 |
第二章 诗歌文本中的性别意识辨析 | 第47-66页 |
一、人物与性别角色 | 第47-53页 |
1. “我”与“她” | 第48-50页 |
2. 麦克尔·罗巴蒂斯与舞者 | 第50-51页 |
3. 疯珍妮 | 第51-53页 |
二、意象 | 第53-66页 |
1. “脚”的意象 | 第54-56页 |
2. “镜子”的意象 | 第56-61页 |
3. “园”的意象 | 第61-64页 |
4. “疯珍妮”组诗中的意象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叶芝性别意识的文化人类学、心理学透视及特征 | 第66-87页 |
一、叶芝性别意识的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透视 | 第66-82页 |
(一) 母神神话对叶芝的影响 | 第67-73页 |
(二) 父神神话对叶芝的影响 | 第73-78页 |
(三) 心理学的根源 | 第78-82页 |
二、叶芝性别意识的特征 | 第82-87页 |
结语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1 | 第94-96页 |
附录2 | 第96-99页 |
附录3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