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 ·学术回顾 | 第9-14页 | 
| ·人类学中两性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人类学话语中的性别分工 | 第11-12页 | 
| ·经济人类学话语中的理论关照 | 第12页 | 
| ·心理学话语中的理论关照 | 第12-13页 | 
| ·经济学研究视野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 第13页 | 
| ·人类学、社会学对都市白领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理论与方法 | 第14-17页 | 
|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14-15页 | 
| ·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关于田野工作 | 第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都市白领的职业状况 | 第17-30页 | 
| ·白领——城市中的精英群体 | 第17-22页 | 
| ·美国白领的情况 | 第17-18页 | 
| ·日本白领的情况 | 第18-19页 | 
| ·德国白领的情况 | 第19-20页 | 
| ·我国白领的情况 | 第20-22页 | 
| ·白领职业中的性别职业隔离现象 | 第22-30页 | 
| ·1997-2006 年期间女性就业比重不高 | 第25页 | 
| ·1997-2006 年期间女性就业的比例变化不显著 | 第25页 | 
| ·广州市女性就业的绝对数量增加了3.23 万人 | 第25-26页 | 
| ·女性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不均衡 | 第26-30页 | 
| 3 白领职业性别职业隔离现象的调查分析 | 第30-43页 | 
| ·水平性的职业隔离 | 第30页 | 
| ·垂直性的职业隔离 | 第30-34页 | 
| ·以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市分行为例 | 第30-34页 | 
| ·以广州市某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例 | 第34页 | 
| ·白领职业中存在性别职业隔离的原因 | 第34-43页 | 
| ·不可忽视的生理因素的差别 | 第35-36页 | 
| ·社会性别分工观念的影响 | 第36页 | 
| ·社会分工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文化方面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环境方面的因素 | 第39-40页 | 
| ·社会要素:单位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40页 | 
|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 第40页 | 
| ·制度要素: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原因 | 第40-42页 | 
| ·教育要素:所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直接决定了女性的职业选择 | 第42-43页 | 
| 4 变迁中的职业性别职业隔离 | 第43-48页 | 
| ·职业性别职业隔离的“松动 | 第43-44页 | 
| ·水平职业隔离的松动现象 | 第43页 | 
| ·垂直职业隔离的松动现象 | 第43-44页 | 
| ·白领阶层中职业性别职业隔离松动现象的原因 | 第44-48页 | 
| ·社会转型对女性职业的改变 | 第44页 | 
| ·男女平等、男女教育平等意识、职业平等意识的增强社会环境也从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 第44-45页 | 
| ·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女性白领职业的发展 | 第45页 | 
| ·社会上功利意识的影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45-46页 | 
| ·女性白领外表在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第46-47页 | 
| ·父母、配偶的支持与帮助是女性在职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 第47-48页 | 
| 5 打破职业性别职业隔离达到自我实现有效的途径——继续再教育和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 第48-50页 | 
| ·继续再教育和考证的动机 | 第48页 | 
| ·继续再教育和考证的方式 | 第48页 | 
| ·继续再教育和考证的作用 | 第48-49页 | 
| ·继续再教育和考证后的发展和流向 | 第49页 | 
| ·都市女性继续再教育和考证的现状和思考 | 第49-50页 | 
| 6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达到效益最大化——存在合理的性别职业隔离 | 第50-55页 | 
| ·运用博弈论分析如何使家庭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 第50-52页 | 
| ·图6.1 的博弈模型需要有3 个假设条件 | 第50-51页 | 
| ·假设博弈参与人集合是丈夫和妻子,双方的行动各自有两个 | 第51页 | 
| ·夫妻双方有四种组合结果 | 第51-52页 | 
| ·这个博弈从理论上有三个纳什均衡结果 | 第52页 | 
| ·在研究中发现了与马斯洛理论不相符的两种特殊情况 | 第52-55页 | 
| ·有相当一部分白领女性以牺牲第三层次甚至第二层次的需求来实现第四和第五层次的需求 | 第52-53页 | 
| ·一部分女性白领在已经实现前三个层次的需求之后,放弃了对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 | 第53-55页 | 
| 7 减轻我国性别职业的隔离状况的措施 | 第55-58页 | 
| ·国家方面 | 第55-56页 | 
| ·对性别歧视立法并监督实施,禁止就业过程中因性别而对女性加以歧视的行为 | 第55页 | 
| ·可以采取配额制,通过政策倾斜,使高层次高工资报酬职业中保证一定数量的妇女的参与 | 第55页 | 
| ·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要保障女性教育的权利 | 第55页 | 
| ·进一步完善生育和失业保障,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并由社会承担 | 第55-56页 | 
| ·实行反性别歧视政府补贴 | 第56页 | 
| ·社会方面 | 第56页 | 
| ·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提高家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 第56页 |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56页 | 
| ·家庭方面 | 第56-57页 | 
| ·女性自身方面 | 第57-58页 | 
| 8 结论 | 第58-59页 | 
| 9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10 附录 | 第61-71页 | 
| 11 致谢 | 第71-72页 | 
| 1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