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邮电经济论文--电信论文--电信建设与发展论文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机理研究

提要第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24页
     ·电信网络演进研究现状第15-19页
     ·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现状第19-24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电信网络概念与演进轨迹第28-63页
   ·电信网络概念第28-37页
     ·电信网络价值的经济学特性第28-29页
     ·传统的电信网络和电信业务概念第29-32页
     ·电信网络二象模型第32-36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的概念第36-37页
   ·物理网络演进轨迹第37-55页
     ·物理网络组成的界定第38-40页
     ·传送网的演进第40-45页
     ·交换网的演进第45-48页
     ·接入网的演进第48-52页
     ·移动网的演进第52-53页
     ·智能网、软交换与IMS第53-55页
   ·价值网络演进轨迹第55-62页
     ·互联网接入业务由窄带向宽带化发展第55-57页
     ·话音业务需求由固定转向移动化第57-59页
     ·移动数据业务替代话音业务成为电信业务收益的显著增长点第59-60页
     ·融合业务将替代传统业务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关键引擎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的耗散结构模型及条件第63-93页
   ·耗散结构理论基础第63-67页
     ·熵原理第63-65页
     ·耗散结构的基本思想及应用领域第65-66页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第66-67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耗散结构模型第67-69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开放性第69-74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外开放性第70-72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内开放性第72-74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远离平衡态第74-83页
     ·远离平衡态的意义第74-76页
     ·电信网络远离平衡态的特征第76-83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非线性第83-88页
     ·线性与非线性第83-84页
     ·电信网络非线性作用第84-88页
   ·电信网络演进的涨落第88-92页
     ·涨落的涵义第88-89页
     ·电信网络涨落的影响因素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的动力第93-114页
   ·协同学理论基础第93-97页
     ·不稳定性原理第94页
     ·支配原理第94-95页
     ·序参量原理第95-96页
     ·协同学的基本方法第96-97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序参量第97-106页
     ·五行理论概述第97-98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五行生克模型第98-102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序参量模型第102-106页
   ·电信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第106-112页
     ·电信网络的复杂性第106-107页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第107-108页
     ·有效话务量分布的无标度性第108-111页
     ·关于电信网络无标度性的思考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的内部机制第114-145页
   ·CAS 理论基础第114-119页
     ·CAS 理论的基本概念第115-117页
     ·CAS 理论的核心思想第117-119页
     ·Agent 基本模型的建立步骤第119页
   ·AGENT 生成机制第119-125页
     ·Agent 的设计第120-124页
     ·Agent 的类与继承第124-125页
   ·聚集与电信网络和谐演进的关系第125-126页
   ·电信网络的同类聚集路径第126-129页
   ·电信网络的异类聚集路径第129-134页
     ·异类聚集路径构建的两种方式第130-132页
     ·电信运营“大商场”模式第132-134页
   ·电信网络和谐演进层次模型第134-144页
     ·组合网络层第135-136页
     ·融合网络层第136-138页
     ·协同网络层第138-142页
     ·混沌网络层第142-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六章 我国东北地区“十一五”电信网络发展规划第145-174页
   ·电信网络演进条件第145-149页
     ·PHS 网络演进条件第145-146页
     ·固话网络演进条件第146-148页
     ·移动通信网络演进条件第148页
     ·数据网络演进条件第148-149页
   ·电信业务预测方法第149-156页
     ·固话业务预测方法第149-152页
     ·移动通信业务预测方法第152-154页
     ·数据业务预测方法第154-156页
   ·电信业务预测结果第156-166页
     ·固话业务预测结果第156-162页
     ·移动电话业务预测结果第162-165页
     ·数据业务预测结果第165-166页
   ·电信网络聚集路径第166-172页
     ·固话网络聚集路径第166-168页
     ·移动通信网络聚集路径第168-169页
     ·数据网络聚集路径第169-171页
     ·干线传送网络聚集路径第171-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74-179页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74-176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76-178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90-191页
摘要第191-195页
Abstract第195-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与国际经济关系新时代
下一篇:企业竞争情报能力增长机理及其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