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20世纪欧美基督教新教的发展 | 第8-10页 |
(一) 现代社会动荡要求和促使基督新教的变化和发展 | 第8页 |
(二) 巴特“危机神学”对基督新教发展的影响 | 第8-9页 |
(三) 基督新教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的现状 | 第9-10页 |
第二章 20世纪欧美天主教的发展 | 第10-14页 |
(一) 世界动荡、分化和改组的局,科技进步都对天主教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 第10页 |
(二) “梵二会议”对现代天主教会的重要影响 | 第10-12页 |
(三) 现代罗马天主教改变了传统的做法,以“开明”、“对话”的姿态面世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在欧美国家的社会作用 | 第14-18页 |
(一) 在欧美国家中,宗教与政治仍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 第14-15页 |
1、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 第14页 |
2、对政府部门游说 | 第14-15页 |
3、参与与选举相关的政治宣传 | 第15页 |
(二) 基督教会对西方的教育有巨大影响 | 第15-16页 |
1、教会由于自己的经济势力雄厚,拥有庞大的教会学校网 | 第15-16页 |
2、教会也是开展业余教育的重要渠道 | 第16页 |
3、文化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凝聚作用 | 第16页 |
(三) 教会组织关注世界贫困、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社会问题 | 第16-18页 |
1、宗教活动是开展社区或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2、教会是人们进行慈善、社会福利活动的主要地点 | 第17页 |
3、教会还向监狱提供各种宗教和社会服务 | 第17-18页 |
第四章 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第18-28页 |
(一)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 第18页 |
(二) 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迅速传播的根源 | 第18-21页 |
1、社会根源:物质的丰富,伴随精神的迷茫 | 第19-20页 |
2、基督宗教自身的特点看 | 第20-21页 |
(三) 传播、融合中的基督教思想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 第21-28页 |
1、基督宗教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自我审视的反省意义 | 第21-22页 |
2、基督宗教拯救观对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创造价值的意义 | 第22-23页 |
3、基督宗教超越观对中国社会现代改革的启迪意义 | 第23-25页 |
4、基督宗教终极观对中国现代化历史反思的借鉴意义 | 第25-26页 |
5、基督宗教普世观对中国现代文化重建的定位意义 | 第26-27页 |
6、基督宗教思想和有神论的消极思想也不容忽视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在当代中国积极引导基督宗教文化思想促进社会和谐 | 第28-38页 |
(一) 基督宗教如何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第28-33页 |
1、发挥基督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有关和谐社会的神学诠释 | 第28-29页 |
2、实践基督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责任——有关和谐社会的教会实践 | 第29-31页 |
3、探索基督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努力途径——有关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 | 第31-33页 |
(二) 实现基督宗教思想和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和谐 | 第33-38页 |
1、要促进基督宗教内部的和谐 | 第33-34页 |
2、要促进基督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和谐 | 第34-35页 |
3、要促进基督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 第35-36页 |
4、要促进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和谐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