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鱼文化思维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二、 已有研究回顾 | 第8-10页 |
三、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0页 |
四、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五、 未尽事宜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鱼与渔猎文化 | 第13-25页 |
·原始渔猎文化与鱼崇拜 | 第13-18页 |
·“捕鱼”为主的谋生方式 | 第13-14页 |
·“丰饶”的意蕴 | 第14页 |
·水的崇拜与鱼的神性 | 第14-16页 |
·水的崇拜 | 第14-16页 |
·鱼的神性 | 第16页 |
·鱼的生殖崇拜 | 第16-18页 |
·文字起源中鱼的作用 | 第18-20页 |
·渔猎文化与文字的起源 | 第18-19页 |
·“鱼”与早期园林的联系 | 第19-20页 |
·龙凤图腾的原型 | 第20-23页 |
·龙的原型 | 第20页 |
·凤的原型 | 第20页 |
·园林中的神物 | 第20-23页 |
·帝王应天承运的符瑞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鱼与儒、道美学 | 第25-38页 |
·孔子与鱼的审美 | 第25-30页 |
·《诗经》与儒 | 第25页 |
·诗性思维与“鱼藻”原型 | 第25-27页 |
·孔子与园林中的博物学及动植物审美 | 第27-30页 |
·庄子与鱼的审美 | 第30-38页 |
·鱼的出现的必然性 | 第30-31页 |
·鱼与人的互比 | 第31-32页 |
·“造乎水”与“造乎道” | 第31页 |
·“相忘于江湖”与“忘而化其道” | 第31-32页 |
·“濠梁之辩”的园林美学贡献 | 第32-38页 |
·庄惠之辩的美学思想 | 第32-33页 |
·园林中的濠濮间想 | 第33-36页 |
·园林中的鱼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鱼(渔)与园林隐逸文化 | 第38-49页 |
·园林与士人之隐 | 第38页 |
·“渔”与士人之隐 | 第38-39页 |
·渔——自由的象征 | 第38-39页 |
·渔——智者的象征 | 第39页 |
·园林中的渔隐实例 | 第39-40页 |
·园林中的沧浪意象 | 第40-45页 |
·孟子与屈原的沧浪歌 | 第40-41页 |
·北宋后的实例及论述 | 第41-45页 |
·园林中的垂钓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园林中鱼文化的解释与再创造 | 第49-60页 |
·园林命名的解释学 | 第49-53页 |
·魏晋玄学的影响 | 第49-50页 |
·简文帝的“濠濮间想” | 第50-51页 |
·题名的意象点化 | 第51-52页 |
·类名的解释学创作 | 第52-53页 |
·清代皇家园林中“鱼跃鸢飞”的诠释 | 第53-60页 |
·观生意:理学的精要 | 第53页 |
·鸢飞鱼跃:天理流行发现的妙处 | 第53-54页 |
·皇家园林中的追慕 | 第54-60页 |
·清帝对“鱼跃鸢飞”的诠释 | 第54-55页 |
·避暑山庄 | 第55-56页 |
·圆明园 | 第56-57页 |
·西苑 | 第57-58页 |
·畅春园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园林中鱼文化的建筑类型表现 | 第60-96页 |
·舟、舫——渔隐的建筑形式 | 第60-75页 |
·地理起因 | 第61页 |
·“渔隐”的体现 | 第61-62页 |
·舫 | 第62页 |
·船坞 | 第62-63页 |
·皇家园林中的舫和船坞 | 第63-65页 |
·西苑 | 第63页 |
·避暑山庄 | 第63-64页 |
·圆明园 | 第64页 |
·静宜园 | 第64页 |
·团河行宫 | 第64-65页 |
·颐和园 | 第65页 |
·私家园林中的舫 | 第65-66页 |
·与池岸的关系 | 第66-75页 |
·平行于池岸 | 第66-71页 |
·垂直于池岸 | 第71页 |
·位于池中心 | 第71-73页 |
·位于岸上 | 第73页 |
·“名不副实”的舫 | 第73-75页 |
·亭 | 第75-85页 |
·综述 | 第75页 |
·历代实例 | 第75-76页 |
·亭的位置选择 | 第76-84页 |
·山上建亭 | 第76-80页 |
·临水建亭 | 第80-83页 |
·平地建亭 | 第83-84页 |
·亭的造型 | 第84-85页 |
·榭 | 第85-91页 |
·综述 | 第85页 |
·历代实例 | 第85-86页 |
·榭与水面、池岸的关系 | 第86-91页 |
·单面临水 | 第86-89页 |
·突出于池岸 | 第89-90页 |
·跨水 | 第90-91页 |
·桥 | 第91-94页 |
·综述 | 第91页 |
·历代实例 | 第91页 |
·桥的位置 | 第91-93页 |
·桥的造型 | 第93-94页 |
·其它建筑类型 | 第94-96页 |
·楼 | 第94页 |
·台 | 第94-96页 |
结语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