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中去块效应滤波器的算法研究和硬件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图像及视频压缩技术的必要性 | 第12页 |
·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 第12-14页 |
·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简介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人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2 视频压缩技术基础 | 第18-32页 |
·数字视频的基本知识 | 第18-21页 |
·场和帧 | 第18-19页 |
·宏块和片 | 第19页 |
·颜色空间 | 第19-20页 |
·采样格式 | 第20-21页 |
·图像质量的评价 | 第21-23页 |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 第21-22页 |
·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 第22-23页 |
·视频编解码技术 | 第23-30页 |
·视频编码的分类 | 第23-25页 |
·信息熵 | 第25页 |
·预测编码 | 第25-27页 |
·变换编码 | 第27-28页 |
·熵编码 | 第28-30页 |
·本章总结 | 第30-32页 |
3 H.264视频编码标准 | 第32-50页 |
·H.264系统的分层结构 | 第32-33页 |
·H.264编解码原理 | 第33-35页 |
·H.264编码原理 | 第33-35页 |
·H.264解码原理 | 第35页 |
·H.264的档次和级 | 第35-36页 |
·H.264的视频格式 | 第36-37页 |
·H.264的关键技术 | 第37-48页 |
·帧内预测 | 第37-39页 |
·帧间预测 | 第39-42页 |
·整数变换和量化 | 第42-45页 |
·熵编码 | 第45-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4 去块效应滤波器的算法研究 | 第50-66页 |
·块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50-51页 |
·边界的判断 | 第51-56页 |
·边界强度(BS)的确定 | 第51-52页 |
·样点级滤波 | 第52-55页 |
·片级滤波 | 第55-56页 |
·滤波运算 | 第56-59页 |
·滤波的顺序 | 第56页 |
·不同边界下的滤波过程 | 第56-59页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滤波算法的优化 | 第60-64页 |
·滤波强度的优化 | 第60页 |
·滤波顺序的优化 | 第60-64页 |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5 去块效应滤波器硬件结构的实现 | 第66-80页 |
·系统设计 | 第66-67页 |
·各子模块的原理及实现方案 | 第67-75页 |
·顶层控制模块 | 第67-68页 |
·参数及数据缓存模块 | 第68-69页 |
·参数计算模块 | 第69-71页 |
·滤波模块 | 第71-75页 |
·仿真结果 | 第75-78页 |
·本章总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