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信息背景下的网络结构和行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6页 |
·网络研究的背景 | 第12-15页 |
·网络实例 | 第12-14页 |
·网络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网络研究的历史 | 第15页 |
·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参量和性质 | 第15-22页 |
·平均距离、集聚系数和小世界网络 | 第16-18页 |
·度分布和无标度网络 | 第18-21页 |
·其它基本参量 | 第21-22页 |
·网络结构对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 第22-27页 |
·网络上的流动 | 第23-25页 |
·网络上的同步 | 第25-26页 |
·光学网络上的同步研究及其应用 | 第26-27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章 基于局部信息的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36-57页 |
·引言 | 第36-42页 |
·BA 模型 | 第37-39页 |
·适应度模型 | 第39-40页 |
·局域世界网络模型 | 第40-41页 |
·本章的工作 | 第41-42页 |
·区域局限网络生长模型 | 第42-44页 |
·模型的算法 | 第42页 |
·模型的极限情形 | 第42-44页 |
·结果 | 第44-49页 |
·网络的度分布 | 第44-47页 |
·网络子集的度分布 | 第47-48页 |
·超线性偏好连接机制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超线性偏好连接机制的讨论 | 第49-50页 |
·利用超线性微调特征指数 | 第50-51页 |
·固有喜好度模型的局域化改造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三章 依据局域信息的流通 | 第57-77页 |
·引言 | 第57-59页 |
·最短路径行走模型 | 第57-58页 |
·随机行走模型 | 第58页 |
·本章的工作 | 第58-59页 |
·负载反馈式偏好性随机行走模型 | 第59-61页 |
·行走方案 | 第59-60页 |
·行走偏好性 | 第60-61页 |
·负载重新分布 | 第61-64页 |
·非偏好行走的负载 | 第61-62页 |
·偏好行走的负载 | 第62-63页 |
·本征矢中心量 | 第63-64页 |
·均匀网络和不均匀网络的比较 | 第64-68页 |
·负载重新分布引起的相继故障 | 第68-70页 |
·度关联的影响 | 第70-72页 |
·度关联系数的调整 | 第70-71页 |
·度关联对相继故障的影响 | 第71-72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第四章 局部信息的加权对网络同步的影响 | 第77-110页 |
·引言 | 第77-87页 |
·网络同步的研究历史 | 第77-79页 |
·网络同步的研究方法 | 第79-84页 |
·加权网络的同步能力 | 第84-86页 |
·本章的工作 | 第86-87页 |
·模型 | 第87-92页 |
·局部负载 | 第87-90页 |
·网络加权方案 | 第90-92页 |
·数值模拟 | 第92-97页 |
·复杂网络模型 | 第92-95页 |
·真实网络 | 第95-97页 |
·解释 | 第97-102页 |
·权重分配分析 | 第98-100页 |
·修改后的MSF 方法 | 第100-102页 |
·位相同步 | 第102-103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0-113页 |
·总结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详细摘要 | 第115-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