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朝对三姓地区统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序论第8-13页
 一、选题意义第8-9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9-13页
  (一) 关于三姓地区的史地文献第9-11页
  (二) 关于三姓地区史地的研究状况第11-13页
第一章 三姓的由来第13-15页
 一、三姓地名由来第13-14页
 二、三姓历代建置沿革第14-15页
第二章 清朝前期对三姓地区的管理第15-30页
 一、三姓副都统衙门的设置第16-17页
  (一) 设置背景第16页
  (二) 建置过程及统辖范围第16-17页
 二、三姓副都统衙门对三姓地区的管理第17-28页
  (一) 对赫哲等少数民族的管理第18-22页
   1、编旗第18-19页
   2、编户第19-20页
   3、贡貂皮与赏乌林第20-22页
  (二) 驿站的设置及管理第22-27页
   1、驿站设置及分布特点第22-26页
   2、驿站的管理及其作用第26-27页
  (三) 设置官庄第27页
  (四) 设置卡伦第27-28页
 三、三姓辖区内少数民族承担的义务及其所受的影响第28-30页
第三章 清朝后期对三姓地区的管理第30-36页
 一、清后期对三姓地区统治政策变化的背景第30-31页
 二、建制及疆域的变化第31-33页
 三、移民实边政策及对三姓地区产生的影响第33-36页
  (一) 东北地区移民产生的原因第33-35页
  (二) 三姓地区移民情况第35-36页
第四章 清朝统治对三姓地区及当地民族带来的影响第36-40页
 一、统治制度转变及赫哲族社会组织与性质变化第37页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第37-38页
 三、民族融合局面的加强第38-40页
参考书目第40-47页
附录第47-49页
 图一 清代三姓副都统辖区图第47-48页
 图二 依兰道全境图 民国三年(1914年)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明永乐时期汉藏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元代宣政院的机构职责及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