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试论明永乐时期汉藏之间的关系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第12-14页
  一、 藏文典籍类第12页
  二、 著述类第12-13页
  三、 论文期刊类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明朝治藏策略的确立第15-22页
 第一节 明初治藏方略的制定背景第15-17页
 第二节 明朝对藏区的广泛招谕第17-19页
  一、 在安多地区的召谕封授第17-18页
  二、 在乌斯藏地区的召谕封授第18-19页
 第三节 推行都司、卫所体制第19-20页
 第四节 对洪武期间治藏政策的思考第20-22页
第三章 明成祖对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第22-30页
 第一节 西藏地方的政教局势第22-24页
  一、 萨迦派的式微第22-23页
  二、 帕木竹巴地方政权的崛起第23-24页
 第二节 加强在藏区的行政设置及世俗化管理第24-30页
  一、 继续推行调整都司、卫所的行政建制第24-26页
  二、 两次修复藏区驿站第26-28页
  三、 完善僧职管理系统第28-30页
第四章 永乐皇帝的宗教优抚政策第30-58页
 第一节 对帕木竹巴的封授第30-32页
 第二节 对萨迦派的封授第32-36页
  一、 辅教王第32页
  二、 护教王第32-33页
  三、 赞善王第33-34页
  四、 大乘法王第34-36页
 第三节 对噶举派的封授第36-41页
  一、 大宝法王第37-41页
  二、 对止贡噶举的封授第41页
 第四节 对格鲁派的封授第41-45页
 第五节 明成祖"尊崇其教"的其它措施第45-48页
  一、 明成祖册封的大国师、国师等高僧第45-46页
  二、 对寺院的敕建及赐名第46-48页
 第六节 汉藏之间的使者第48-53页
  一、 灌顶大国师——智光第48-50页
  二、 宦官候显第50-51页
  三、 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第51-53页
 第七节 关于"多封众建"的几点思考第53-58页
  一、 对三大法王、五大教王的册封第53-55页
  二、 对帕竹势力的双重政策第55-56页
  三、 宗教上平行册封第56-58页
第五章 明永乐时期藏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经济联系第58-66页
 第一节 明朝初期汉藏茶马贸易的特点第58-63页
  一、 "以茶驭番"——明朝垄断汉藏茶马的政治原因第58-59页
  二、 官方垄断下的汉减经济交往第59-63页
 第二节 朝贡的兴起第63-66页
  一、 朝贡兴起的原因第63-65页
  二、 朝贡政策下的经济效益第65-66页
第六章 明永乐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第66-72页
 第一节 藏传佛在内地的发展第66-69页
  一、 永乐皇帝与藏传佛教第66-68页
  二、 藏传佛教在京城与五台山第68-69页
 第二节 汉藏间的文化交流第69-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后记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朝在西藏的括户研究
下一篇:清朝对三姓地区统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