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英文摘要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二、引言 | 第7-8页 |
| 三、正文 | 第8-19页 |
| (第一部分)理论推演:混合媒介引发观众多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及原理 | 第8-10页 |
| 1.什么是媒介和混合媒介? | 第8-9页 |
| 2.格式塔理论 | 第9页 |
| 3.混合媒介引发多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 第9-10页 |
| (第二部分)个例解读:混合媒介艺术作品还原艺术家情感动机并引发观众共鸣 | 第10-15页 |
| 1.《父子》——太庙里的伦理情感体验 | 第10-11页 |
| 2.《抚摸》——无处可逃观众成为媒介之一 | 第11-12页 |
| 3.《半亩方塘》:冲突的媒介与多层次情感体验的调和 | 第12-13页 |
| 4.《静物光流》——时间的小河与哲学意味的情感体验 | 第13-14页 |
| 5.《卡拉OK》——社会阶层、话语权、控制与被控制 | 第14-15页 |
| (第三部分)本人实验性研究:选择日常化的媒介,实现"作品内涵最大程度的表达" | 第15-19页 |
| 1.互动装置作品《魇》——静态物理媒介和动态影像相混合的实验性创作 | 第16-17页 |
| 2.混合媒体装置《囧》——动态物理媒介和动态影像相融合的实验性创作 | 第17-18页 |
| 3.视频加行为艺术作品《指像》——视频影像、建筑、其他媒介的混合 | 第18页 |
| 4.互动玩具设计《概念玩偶》 | 第18-19页 |
| 四、结语 | 第19-20页 |
| 五、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 六、鸣谢词 | 第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