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 第9-11页 |
·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 第11-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2. 工业遗产旅游概述 | 第15-21页 |
·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 | 第15-18页 |
·工业遗产的定义 | 第15-16页 |
·工业遗产旅游的定义 | 第16-18页 |
·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 第18-21页 |
·外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 第19-21页 |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 第21-33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与特点 | 第21-25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 | 第21-23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 | 第23-25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状况 | 第25-28页 |
·目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 第25-26页 |
·潜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 第26-28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问题 | 第28-31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 第28-29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困难 | 第29-31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容 | 第31-33页 |
·产业转型 | 第31页 |
·社会转型 | 第31-32页 |
·环境改造 | 第32-33页 |
4. 工业遗产旅游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促进作用 | 第33-41页 |
·工业遗产旅游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意义 | 第33-35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的模式比较 | 第33-34页 |
·工业遗产旅游的独特作用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 | 第35-38页 |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 第35-37页 |
·区域“乘数效应” | 第37-38页 |
·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 | 第38页 |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形象转型的促进作用 | 第38-39页 |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功能转型的促进作用 | 第39-41页 |
·完善城市产业功能 | 第40页 |
·优化城市空间功能 | 第40页 |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 第40-41页 |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 第41-57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遗存识别 | 第41-47页 |
·结构性遗存识别 | 第42-44页 |
·要素性遗存识别 | 第44-46页 |
·社会遗存识别 | 第46-47页 |
·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 | 第47-52页 |
·区域联合战略 | 第47-50页 |
·单体开发战略——以关税同盟煤矿为例 | 第50-52页 |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开发模式 | 第52-57页 |
·博物馆模式 | 第52-53页 |
·景观再造模式 | 第53-56页 |
·再生利用模式 | 第56-57页 |
6. 案例研究——阜新以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路 | 第57-65页 |
·阜新转型的意义 | 第57-58页 |
·阜新的转型探索之路 | 第58-60页 |
·阜新面临的问题 | 第58-59页 |
·阜新转型的主要措施 | 第59-60页 |
·阜新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60-61页 |
·第三产业依然薄弱 | 第60-61页 |
·再就业问题严峻 | 第61页 |
·城市环境问题未解决 | 第61页 |
·阜新市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 第61-63页 |
·资源分析 | 第62页 |
·项目策划 | 第62-63页 |
·工业遗产旅游对于阜新转型的促进作用 | 第63-64页 |
·带动阜新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63-64页 |
·促进阜新形象转型 | 第64页 |
·实现下岗工人再就业 | 第64页 |
·改善环境,化治理为投资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