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粪便除臭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畜牧业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臭气对畜禽的危害 | 第11-12页 |
·臭气产生机理 | 第12-13页 |
·粪便除臭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微生物菌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放线菌分类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放线菌的经典分类 | 第15页 |
·放线菌的现代分类 | 第15-17页 |
·拮抗放线菌应用概况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材料 | 第19-22页 |
·蚯蚓粪样 | 第19页 |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19-20页 |
·供试靶标菌 | 第20-2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菌株的分离 | 第22页 |
·鸡粪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分离 | 第22页 |
·蚯蚓粪便中菌的分离 | 第22页 |
·鸡粪产臭气微生物拮抗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有拮抗作用细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有拮抗作用放线菌的筛选 | 第23页 |
·具有拮抗作用放线菌摇瓶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 | 第23页 |
·拮抗放线菌的鉴定 | 第23-26页 |
·形态特征的观察 | 第23页 |
·培养特征的观察 | 第23-24页 |
·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 | 第24-25页 |
·分离筛选菌株16SrDNA 同源性比较 | 第25-26页 |
·培养基优化 | 第26-27页 |
·碳源的优化 | 第26-27页 |
·氮源的优化 | 第27页 |
·碳氮比的确定 | 第27页 |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7-28页 |
·初始pH 对筛选所得菌株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27页 |
·温度对筛选所得菌株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27页 |
·接种量对筛选所得菌株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27页 |
·摇瓶装液量对筛选所得菌株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27-28页 |
·抗生素产生时间的确定 | 第28页 |
·发酵液中抗生素相对效价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3 分离所得放线菌发酵液对鸡粪便发酵产臭气的影响 | 第29-30页 |
·组别划分 | 第29页 |
·NH_3和 H_2S 的测定 | 第29-30页 |
·钠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发酵罐中 NH_3 | 第29页 |
·锌氨络盐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发酵罐中 H_2S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蚯蚓粪中对鸡粪产臭气菌具有拮抗作用细菌的分离 | 第30页 |
·蚯蚓粪中对鸡粪产臭气菌具有拮抗作用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30-34页 |
·放线菌031 的鉴定 | 第34-39页 |
·放线菌031 的形态特征 | 第34-36页 |
·放线菌031 的培养特征 | 第36-37页 |
·放线菌031 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7页 |
·放线菌031 16SrDNA 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39页 |
·培养基优化 | 第39-41页 |
·碳源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39页 |
·氮源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碳氮比的确定 | 第40-41页 |
·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1-44页 |
·初始pH 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41-42页 |
·温度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接种量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摇瓶装液量对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影响 | 第44页 |
·放线菌031 产抗生素的时间进程 | 第44-45页 |
·发酵液中抗生素相对效价的测定 | 第45-47页 |
5 放线菌031 发酵液对鸡粪便发酵产臭气的影响 | 第47-49页 |
·放线菌031 发酵液对鸡粪发酵过程中NH_3产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放线菌031 发酵液对鸡粪发酵过程中 H_2S 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6 讨论 | 第49-51页 |
·菌种的筛选 | 第49页 |
·放线菌031 的菌种鉴定 | 第49页 |
·培养基优化 | 第49页 |
·发酵工艺研究 | 第49-50页 |
·抗生素产生时间的研究 | 第50页 |
·优化前的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效价 | 第50页 |
·除臭效果分析 | 第50-51页 |
7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