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虫生真菌防治害虫的特点与优越性 | 第14-17页 |
3 绿僵菌研究进展 | 第17-33页 |
·绿僵菌的分类 | 第17-18页 |
·绿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18-19页 |
·绿僵菌的分离 | 第18-19页 |
·绿僵菌的鉴定 | 第19页 |
·绿僵菌的生物学 | 第19-22页 |
·营养需求 | 第19-20页 |
·环境需求 | 第20-22页 |
·绿僵菌的侵染机制 | 第22-23页 |
·绿僵菌入侵过程的相关酶及毒素 | 第23-26页 |
·蛋白酶 | 第23-24页 |
·几丁质酶 | 第24-25页 |
·酯酶 | 第25页 |
·各种酶的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毒素 | 第26页 |
·绿僵菌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绿僵菌在农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绿僵菌在防治蜱中的应用 | 第28页 |
·绿僵菌与农药配伍的研究 | 第28-29页 |
·绿僵菌生产工艺 | 第29-32页 |
·固体发酵 | 第30页 |
·液体发酵 | 第30-31页 |
·液固两相发酵 | 第31页 |
·孢子的收获 | 第31-32页 |
·绿僵菌剂型及应用 | 第32-33页 |
·油剂 | 第32页 |
·粉剂 | 第32-33页 |
·混配剂 | 第33页 |
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33-35页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35-60页 |
1 蜱生绿僵菌的分离鉴定 | 第35-43页 |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蜱种和载体 | 第35页 |
·酶和试剂 | 第35页 |
·引物设计 | 第35-36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绿僵菌的分离 | 第36页 |
·绿僵菌的形态学观察 | 第36页 |
·绿僵菌的分子鉴定 | 第36-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绿僵菌的分离 | 第41页 |
·绿僵菌的分类学特征 | 第41-43页 |
2 青海血蜱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菌剂的准备 | 第43-44页 |
·毒力测定方法 | 第44页 |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感染症状 | 第44页 |
·不同菌株对青海血蜱饱血雌蜱的致病力 | 第44-45页 |
3 绿僵菌菌株MALA01 培养条件的研究 | 第45-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平板的制作 | 第46页 |
·菌液的准备 | 第46页 |
·绿僵菌MaLA01 培养条件的研究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培养基的筛选 | 第47-48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48-49页 |
·pH 值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49-50页 |
4 绿僵菌菌株MALA01 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 | 第5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供试农药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孢子萌发液的配制 | 第50页 |
·菌/药悬液的配制 | 第50页 |
·相容性的测定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5 绿僵菌菌株 MaLS01 的半固体发酵 | 第52-56页 |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斜面培养基配方 | 第52页 |
·液体发酵的基础培养基成分 | 第52页 |
·固体培养基 | 第52-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斜面接种 | 第53页 |
·液体培养基的制作 | 第53页 |
·接种液的制作 | 第53页 |
·固体培养基的制作 | 第53页 |
·半固体发酵培养绿僵菌 | 第53-54页 |
·固体培养基的干燥和孢子的收获 | 第54页 |
·孢子粉含孢量的测定 | 第54页 |
·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固体培养基材料配比对绿僵菌的影响 | 第55-56页 |
6 讨论 | 第56-60页 |
·金龟子绿僵菌的鉴定 | 第56页 |
·绿僵菌对营养的要求 | 第56-57页 |
·绿僵菌对温度的要求 | 第57-58页 |
·绿僵菌对酸碱度的要求 | 第58页 |
·绿僵菌与农药的配伍 | 第58页 |
·绿僵菌杀虫效果的进一步讨论 | 第58-60页 |
·选育抗性高毒力菌株 | 第58-59页 |
·开发新剂型 | 第59页 |
·选用与真菌相容的杀虫剂混用 | 第59页 |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规范化 | 第59页 |
·研究建立病原一昆虫复合体定量生态因子模型并纳入IPM 中加以利用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