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辅酶Q结构类似物的概述 | 第12页 |
| ·辅酶Q结构类似物的作用 | 第12-15页 |
| ·辅酶Q_(10)的生化作用 | 第12-13页 |
| ·辅酶Q_(10)的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 ·辅酶Q类化合物的作用 | 第14-15页 |
| ·辅酶Q类化合物的合成综述 | 第15-22页 |
| ·辅酶Q_(10)化学合成方法的综述 | 第16-19页 |
| ·艾地苯醌的合成方法的综述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辅酶Q结构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25页 |
|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辅酶Q结构类似物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 | 第26-30页 |
| ·母核化合物的合成设计 | 第26-27页 |
| ·2,3,4,5-四甲氧基甲苯(TEMT)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 | 第26页 |
| ·2-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CoQ_0)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 | 第26-27页 |
| ·2-氯甲基-3-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DMMCQ)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 | 第27页 |
| ·6位侧链的引入 | 第27-30页 |
| ·以2,3,4,5-四甲氧基甲苯(TEMT)为母核的侧链引入方法 | 第27-28页 |
| ·以2-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CoQ_0)为母核的侧链引入方法 | 第28-29页 |
| ·以2-氯甲基-3-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DMMCQ)为母核的侧链引入方法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辅酶Q结构类似物及中间体的合成 | 第30-42页 |
| ·母核部分的合成 | 第30-35页 |
| ·2,3,4,5-四甲氧基甲苯(TEMT)的合成 | 第30-32页 |
| ·2-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CoQ_0,B-1)的合成 | 第32-34页 |
| ·2-氯甲基-3-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DMMCQ,B-2)的合成 | 第34-35页 |
| ·6位侧链的引入 | 第35-41页 |
| ·以2,3,4,5-四甲氧基甲苯(TEMT,A-3)为母核的侧链引入 | 第35-38页 |
| ·以2-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CoQ_0)为母核的侧链引入 | 第38-39页 |
| ·以2-氯甲基-3-甲基-5,6-二甲氧基-1,4-对苯醌(DMMCQ)为母核的侧链引入 | 第39-41页 |
| ·其他中间体的合成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辅酶Q结构类似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42-47页 |
|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化学评价方法 | 第42页 |
| ·DPPH法简介 | 第42-43页 |
| ·辅酶Q结构类似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3-47页 |
| ·主要的试剂及仪器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第47-6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 ·实验操作 | 第47-6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 附录B 部分辅酶Q结构类似物及中间体的原始谱图 | 第74-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