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页 |
·本文研究方法、特点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特点 | 第14页 |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生产性服务业 | 第16-17页 |
·产业升级 | 第17-18页 |
·全球价值链 | 第18-19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第3章 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作用机理分析 | 第23-30页 |
·全球价值链下互动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石 | 第23-25页 |
·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作用机理分析 | 第25-30页 |
·从要素投入层面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从价值平衡层面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机理 | 第27页 |
·从组织层面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从企业行为层面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作用机理 | 第28-29页 |
·从能力层面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作用机理 | 第29-30页 |
第4章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阶段分析 | 第30-33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不良互动发展表现 | 第33-37页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 第33-34页 |
·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 第34-35页 |
·我国各制造业对各生产性服务业消耗系数分析 | 第35-37页 |
第5章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良好互动必要性及不良互动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良好互动必要性分析 | 第37-39页 |
·我国制造业发展问题的解决要求良好互动发展 | 第37页 |
·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竞争环境要求良好互动发展 | 第37-38页 |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良好互动发展 | 第38-39页 |
·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要求良好互动发展 | 第39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良互动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影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 第40-41页 |
·制造业发展模式及相关理念影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互动发展 | 第41-42页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 | 第42页 |
·诚信法治氛围缺失影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水平 | 第42-44页 |
第6章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企业互动发展战略选择及实现机制 | 第44-52页 |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互动发展战略选择 | 第44-49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代工企业产业升级 | 第44-46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代工企业自主全球价值体系构建 | 第46-48页 |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 | 第48-49页 |
·全球价值链下互动发展实现机制 | 第49-52页 |
·产业协同定位,引起生产性服务业FDI | 第49-50页 |
·构建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公平充分竞争环境 | 第50-52页 |
第7章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对策 | 第52-61页 |
·宏观层面相关对策 | 第52-55页 |
·转变国家比较优势利用观念 | 第52-53页 |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 第53页 |
·构建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 第53-54页 |
·提高市场诚信监督,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适合互动的诚信氛围 | 第54-55页 |
·中观层面相关对策 | 第55-57页 |
·鼓励协同定位、协同聚集,完善相互嵌入机制 | 第55页 |
·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 第55-56页 |
·相关行业协会的协调和规范 | 第56-57页 |
·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加强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 第57页 |
·微观层面相关对策 | 第57-61页 |
·我国企业应当加强互动发展的意识 | 第57-58页 |
·我国企业应积极利用外包及技术创新形成竞争优势 | 第58-59页 |
·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 | 第59-60页 |
·我国企业应利用本土市场积极寻求突破 | 第60-61页 |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获得结论 | 第61页 |
·本文主要特点与创新 | 第61-62页 |
·本文研究局限性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