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5页 |
·生理方面 | 第8-13页 |
·通过光系统的状态转换 | 第8-9页 |
·叶黄素循环 | 第9-10页 |
·PSII 反应中心可逆失活 | 第10-11页 |
·抗氧化分子和酶系统等分子机制进行保护性调节 | 第11-12页 |
·通过天线系统非辐射耗散将过剩的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 | 第12-13页 |
·光合器官的形态与构造方面 | 第13页 |
·水稻耐光氧化的栽培调控 | 第13-14页 |
·肥料对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13页 |
·种植季节对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激素对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调节 | 第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试验设计与材料种植 | 第15页 |
·处理设置 | 第15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5-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4页 |
·环境及叶片表面的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 | 第18-19页 |
·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 第18页 |
·叶片表面受光情况 | 第18-19页 |
·大气及叶面温度 | 第19页 |
·不同姿态叶片光抑制情况 | 第19-24页 |
·不同姿态叶片光氧化或光破坏情况 | 第24-27页 |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 | 第24-26页 |
·过氧化氢产生速率 | 第26页 |
·MDA 含量 | 第26-27页 |
·不同姿态叶片光抑制的恢复及光氧化物质清除能力 | 第27-30页 |
·短时间恢复能力 | 第27-28页 |
·光氧化物质清除能力 | 第28-30页 |
·不同姿态叶片光合速率 | 第30-31页 |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第30页 |
·光合速率随生育时期的变化 | 第30-31页 |
·叶片衰老进程 | 第31-32页 |
·茎鞘可用性糖含量变化 | 第32-33页 |
·籽粒灌浆进程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叶片姿态对光抑制的影响 | 第34页 |
·叶片姿态与衰老进程 | 第34-35页 |
·光合能力与叶片姿态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