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网络言论自由价值的两面性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网络言论自由的积极作用 | 第12-17页 |
一、促进自由功能 | 第12-13页 |
二、推进民主功能 | 第13-15页 |
三、交流便捷功能 | 第15-16页 |
四、伸张正义功能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网络言论自由的负面作用 | 第17-24页 |
一、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有限性 | 第17-19页 |
二、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难控性 | 第19-21页 |
三、网络言论带有强烈的情绪性 | 第21-22页 |
四、网络言论带有难以根除的虚假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网络言论自由对法法律的挑战 | 第24-32页 |
第一节 网络言论主体的匿名性导致违法者难以确定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网络言论载体的复杂性导致执法者难以操作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网络言论内容多样性导致法律难以规范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网络言论的互动性法律难以监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控制 | 第32-47页 |
第一节 借鉴国外经验模式丰富我国网络言论管理的司法理论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对网络言论的控制注重度的把握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法律的制定和调整要考虑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 | 第37-42页 |
一、注重技术发展鼓励执法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 第38-39页 |
二、适应网络发展趋势,规范网络发展的基础 | 第39页 |
三、结合网站发展阶段,强化网站的把关意识 | 第39-40页 |
四、依据法律规定,明确网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和责任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向网络管理的延伸和司法解释工作 | 第42-47页 |
一、我国现有法律在互联网方面的缺陷 | 第42-44页 |
二、通过法律解释使现有法律适应互联网发展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