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1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 教育机智的界定 | 第11-15页 |
1. 国内外对于“机智”的理解 | 第11页 |
2. 国内外关于教育机智的定义 | 第11-13页 |
3 教育机智与相似概念的区分 | 第13-15页 |
(二) 教育机智特征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教师形成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17页 |
(四) 教育机智的实施和培养策略研究 | 第17-19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一)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9-21页 |
1. 现象学“回到现实本身”的哲学立场与本研究的实践取向不谋而合 | 第19-20页 |
2. 现象学方法的特点与本研究的契合之处 | 第20-21页 |
(二) 研究的实施步骤 | 第21-22页 |
(三)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2-23页 |
(四)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3-24页 |
四、文本主题的提炼与分析 | 第24-36页 |
(一) “进退两难啊”——二律背反下教育观念的复杂冲突 | 第24-31页 |
1. 我们要在哪里划分孩子题外话的底线?——生成与预设 | 第24-27页 |
2. “我只能静静地站着”——沉默与行动 | 第27-28页 |
3. “小豆豆的钱包掉进了厕所里”——信任与关怀 | 第28-31页 |
(二) “你不能跟着他们走”——一个不是技巧的技巧 | 第31-33页 |
(三) “我的解释都无法说服我自己”——孩子的困惑应该成为教师的知识 | 第33-34页 |
(四) 我们愿意将同情这份礼物赠给谁——同情的力量 | 第34-36页 |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36-40页 |
(一) 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特点 | 第36-37页 |
1.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矛盾张力更加外显 | 第36页 |
2. 幼儿教师乐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 | 第36-37页 |
3. 幼儿教师对于教育情境的认识自发而模糊 | 第37页 |
(二) 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1.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机智形成的情感动力 | 第37页 |
2.幼儿教师的元认知能力是教育机智产生的重要心理机制 | 第37-38页 |
3.幼儿教师的教育经验为教育机智的发生提供借鉴和选择 | 第38页 |
(三) 研究反思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