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第20-21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22-23页 |
·限制因子理论 | 第23页 |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 第23页 |
·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 第23页 |
·生态适宜性理论 | 第23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23-24页 |
·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 第24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图形叠置法 | 第24页 |
·生态机理分析法 | 第24页 |
·类比法 | 第24-25页 |
·列表清单法及矩阵法 | 第25页 |
·景观生态学方法 | 第25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25-26页 |
·生产力评价法 | 第26页 |
·生态足迹法 | 第26页 |
·GIS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环境信息的特征 | 第26-27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 | 第27页 |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主要功能 | 第27-28页 |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优势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生态影响分析 | 第29-40页 |
·铁路工程的生态效应 | 第29-31页 |
·阻隔效应 | 第29页 |
·接近效应 | 第29页 |
·水文影响 | 第29-30页 |
·污染效应 | 第30页 |
·资源破坏效应 | 第30页 |
·景观效应 | 第30-31页 |
·高速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31-40页 |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31-33页 |
·对植被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动植物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景观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敏感生态的影响 | 第37-39页 |
·对耕地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高速铁路生态影响评价模型 | 第40-59页 |
·高速铁路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51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评价单元及评价标准研究 | 第42-43页 |
·评价指标分析 | 第43-51页 |
·高速铁路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 第51-5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52-55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基于GIS技术实现精确的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高速铁路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第59-74页 |
·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 第59-62页 |
·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基础 | 第59-60页 |
·高速铁路生态恢复遵循的原则 | 第60-61页 |
·生态恢复主要技术 | 第61-62页 |
·高速铁路生态恢复措施 | 第62-74页 |
·动物保护措施 | 第62-64页 |
·植物的保护 | 第64-65页 |
·边坡防护技术 | 第65-66页 |
·景观的保护及恢复 | 第66-67页 |
·水环境的保护 | 第67-68页 |
·临时用地生态恢复技术 | 第68-70页 |
·农业影响缓解措施 | 第70-71页 |
·水土流失控制措施 | 第71-74页 |
第六章 高速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74-101页 |
·概述 | 第74页 |
·系统设计语言 | 第74-78页 |
·VB2005 | 第74页 |
·ArcEngine | 第74-75页 |
·基于ArcEngine的插件式系统开发 | 第75-77页 |
·基于ArcEngine的插件式系统开发的.NET关键技术 | 第77-78页 |
·系统的设计 | 第78-84页 |
·系统的逻辑结构 | 第78-79页 |
·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 | 第79-80页 |
·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80-82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82-84页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例 | 第84-101页 |
·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 第84-86页 |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 第86-88页 |
·系统基本操作模块 | 第88页 |
·单项指标的计算流程图 | 第88-93页 |
·综合评价模块 | 第93-95页 |
·生态恢复措施及其查询模块演示 | 第95-97页 |
·制图模块演示 | 第97-10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论文研究总结 | 第101-102页 |
·对今后的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