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转移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技术联盟 | 第11-12页 |
·稳定性 | 第12-13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知识转移 | 第17-22页 |
·知识转移概念 | 第17-19页 |
·知识转移模型与机制 | 第19-21页 |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技术联盟 | 第22-25页 |
·技术联盟成因及形式 | 第22-24页 |
·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 | 第24-25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 | 第25-31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主要观点 | 第25-29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知识转移对技术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 第32-53页 |
·企业技术核心能力与技术联盟 | 第32-37页 |
·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知识本质 | 第32-34页 |
·技术核心能力与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 | 第34-37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条件分析 | 第37-46页 |
·技术联盟的知识价值扩展与成本分析 | 第37-39页 |
·知识转移博弈与技术联盟稳定性条件分析 | 第39-44页 |
·知识转移要素与技术联盟稳定性关系 | 第44-46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2页 |
·联盟转移知识特征 | 第46-48页 |
·联盟知识转移主体特征 | 第48-50页 |
·联盟知识转移情境特征 | 第50-51页 |
·技术联盟类型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实证设计 | 第53-62页 |
·模型构建及假设 | 第53-55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概念模型 | 第53-54页 |
·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假设 | 第54-55页 |
·实证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61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55-56页 |
·解释变量 | 第56-61页 |
·调节变量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62-88页 |
·数据收集 | 第62-66页 |
·调查样本选定 | 第62页 |
·问卷设计方法 | 第62-64页 |
·样本数据收集 | 第64-66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66-67页 |
·数据检验 | 第67-76页 |
·信度分析 | 第67-68页 |
·效度分析 | 第68-74页 |
·基于检验结果的模型调整 | 第74-76页 |
·数据分析 | 第76-87页 |
·关于回归分析前提的说明 | 第76-77页 |
·变量间关系基本分析模型 | 第77-82页 |
·变量间关系调节效应验证 | 第82-84页 |
·结果讨论与对策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附录1 基于知识转移的技术联盟稳定性企业调查问卷 | 第100-103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工作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