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互系数法的群桩沉降的推算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概述 | 第8-9页 |
·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群桩沉降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桩—桩相互作用系数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任务 | 第15-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 | 第17-29页 |
·经典弹性理论法计算 | 第17-24页 |
·桩周土位移方程 | 第17-22页 |
·桩的位移方程 | 第22-23页 |
·位移协调 | 第23-24页 |
·桩荷载位移曲线非线性的计算 | 第24-26页 |
·桩土界面模型 | 第24-25页 |
·参数a 、b 的确定 | 第25页 |
·沉降计算 | 第25-26页 |
·算例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单桩荷载位移曲线的确定 | 第26页 |
·算例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桩—桩相互作用系数 | 第29-41页 |
·弹性理论法计算 | 第29-31页 |
·有限元计算 | 第31-36页 |
·有限元几何模型 | 第31-33页 |
·桩桩相互系数模型验证 | 第33-34页 |
·桩桩相互系数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桩桩相互系数数据回归 | 第36-40页 |
·桩土弹性模量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长径比的影响 | 第38-39页 |
·距径比的影响 | 第39-40页 |
·数据回归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桩桩相互系数法推算群桩沉降 | 第41-46页 |
·群桩沉降计算 | 第41-44页 |
·群桩沉降计算实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主要内容和结论 | 第46-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