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乘子方法的群桩横向力学响应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前言 | 第10页 |
·水平承载桩基础工作特性和破坏机理 | 第10-11页 |
·水平承载桩基础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水平承载单桩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水平承载群桩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平受荷单桩非线性三维数值模拟 | 第24-43页 |
·引言 | 第24页 |
·水平受荷单桩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24-31页 |
·参照原位试验概况 | 第25-26页 |
·有限元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 第26-27页 |
·模型单元选择 | 第27-28页 |
·桩—土界面接触处理 | 第28-29页 |
·模型边界约束条件及边界选取 | 第29-30页 |
·荷载条件 | 第30-31页 |
·模型对称性 | 第31页 |
·模型验证 | 第31-32页 |
·后处理方法 | 第32-38页 |
·桩身位移 | 第33页 |
·桩身内力 | 第33-34页 |
·桩侧土反力 | 第34-38页 |
·桩—土相互作用的参数分析 | 第38-42页 |
·本章结论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水平受荷群桩工作性状分析 | 第43-56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水平受荷群桩的试验研究 | 第44-45页 |
·水平受荷群桩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45-46页 |
·群桩布置形式及模型参数 | 第45页 |
·模型单元选择及桩—土界面处理 | 第45-46页 |
·边界处理 | 第46页 |
·荷载施加 | 第46页 |
·模型建立 | 第46页 |
·模型验证 | 第46-47页 |
·水平受荷群桩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桩身变形特性 | 第47-48页 |
·桩身内力 | 第48-51页 |
·桩侧土反力 | 第51页 |
·群桩中各桩p? y 曲线及荷载分担 | 第51-54页 |
·竖向荷载对水平受荷群桩工作性状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水平受荷群桩 p-乘子的参数分析 | 第56-72页 |
·引言 | 第56页 |
·水平受荷群桩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56-57页 |
·群桩布置形式 | 第56-57页 |
·模型计算参数 | 第57页 |
·单元选择及边界处理 | 第57页 |
·群桩中各桩 p-乘子和效率系数 η 变化规律 | 第57-71页 |
·p-乘子和η与桩距、桩的布置形式的关系 | 第57-67页 |
·地基土土体性质对p-乘子及效率系数的影响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引言 | 第7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72-73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3页 |
·本文后续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