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 SI) | 第10页 |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以及来源与分布 | 第10-12页 |
·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 | 第10-12页 |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12页 |
·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代谢吸收和生理功能 | 第12-17页 |
·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与代谢吸收 | 第12-13页 |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 | 第13-17页 |
·大豆异黄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大豆异黄酮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大豆异黄酮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大豆异黄酮对不同细菌及真菌的抑菌活性 | 第18-19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供试液 | 第20页 |
·供试菌种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活性实验 | 第20-21页 |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1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 | 第21-22页 |
·TTC 法测定 SI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22-23页 |
·大豆异黄酮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作用曲线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大豆异黄酮抑菌机制的研究 | 第24-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供试液 | 第24页 |
·供试菌种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 第25页 |
·大豆异黄酮对菌体电导率的影响 | 第25页 |
·呼吸代谢抑制实验 | 第25-26页 |
·SDS-PAGE 电泳 | 第26-28页 |
·菌体DNA、RNA 含量变化的测定 | 第28页 |
·拓扑异构酶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态的影响 | 第29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9-30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电导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代谢的影响 | 第31-32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3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DNA、RNA 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DNA 拓扑异构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TOPOⅠ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TOPOⅡ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大豆异黄酮对DNA 的直接作用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