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铣削加工及铣床论文

钛合金高速铣削加工机理及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1页
主要符号及其单位第21-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9页
   ·引言第23-24页
   ·钛合金性能、应用及加工现状第24-28页
     ·钛合金性能特点第24-25页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第25-27页
     ·钛合金切削加工现状第27-28页
   ·钛合金切削加工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第28-35页
     ·切削力学研究进展第28-30页
     ·切削温度研究进展第30-31页
     ·切削加工物理仿真进展第31-32页
     ·表面完整性研究进展第32-34页
     ·刀具磨损与寿命研究进展第34页
     ·切削参数优化及工艺数据库研究进展第34-35页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第35-39页
     ·课题提出第35-36页
     ·研究内容第36-39页
第二章 基于剪切效应和犁耕效应的铣削力学建模第39-59页
   ·引言第39-40页
   ·铣削加工切屑形成机制第40-44页
     ·钛合金切屑的形貌规律第40-42页
     ·钛合金高速切削切屑形成机理第42-44页
   ·基于剪切效应和犁耕效应的铣削力模型第44-49页
     ·铣削力学建模第44-48页
     ·铣削力系数辨识与建模第48-49页
   ·铣削力试验第49-57页
     ·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0-52页
     ·多因素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2-53页
     ·铣削力系数建模第53-57页
   ·铣削力仿真与验证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铣削温度测量与温度场有限元建模第59-75页
   ·引言第59页
   ·温度测量试验第59-62页
     ·红外辐射测温原理第59-60页
     ·铣削温度测量第60-62页
   ·温度场有限元建模第62-70页
     ·热力耦合的弹塑性有限元原理第62-64页
     ·三维热传导分析第64-66页
     ·材料本构模型第66-68页
     ·材料失效及切屑分离准则第68页
     ·接触与摩擦第68-69页
     ·三维铣削仿真模型第69-70页
   ·模型验证第70-72页
   ·温度场分析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钛合金铣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研究第75-101页
   ·引言第75-76页
   ·表面粗糙度第76-88页
     ·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第76-79页
     ·多因素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第79-85页
     ·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第85-86页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第86-88页
   ·表面层显微组织第88-90页
     ·SEM试验第88-89页
     ·显微组织分析第89-90页
   ·表面层加工硬化第90-95页
     ·加工硬化评价指标第90-91页
     ·微硬度测量第91-92页
     ·结果分析第92-93页
     ·加工硬化的机理分析第93-95页
   ·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第95-100页
     ·表面残余应力测量第95-98页
     ·测量结果分析第98-99页
     ·残余应力形成机理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钛合金铣削加工刀具磨损与寿命研究第101-115页
   ·引言第101页
   ·刀具磨损第101-112页
     ·刀具磨损试验第101-103页
     ·刀具磨损过程分析第103-105页
     ·刀具磨损形貌分析第105-110页
     ·刀具磨损机理分析第110-112页
   ·刀具寿命经验模型第112页
   ·刀具磨损和寿命的影响因素第112-114页
     ·刀具材料影响第112-113页
     ·冷却润滑方式第113-114页
     ·铣削参数第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钛合金铣削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第115-131页
   ·引言第115-116页
   ·铣削参数优化模型第116-118页
     ·优化目标函数建立第116-117页
     ·约束条件第117-118页
   ·多目标优化方法第118-126页
     ·Pareto最优方法第118-120页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第120-126页
   ·钛合金铣削参数优化实例第126-130页
     ·铣削条件第126页
     ·算法操作第126-128页
     ·结果分析第128-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1-135页
   ·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创新点第132-133页
   ·研究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第150-16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复合增湿特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薄壁件高速铣削三维稳定性及加工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