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性学中的审丑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1.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0页 |
3.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丑的存在 | 第12-25页 |
·丑的含义 | 第12-13页 |
·丑与美 | 第13-25页 |
·对感性学史的梳理 | 第13-20页 |
·丑与美的关系 | 第20-25页 |
第二章 审丑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 第25-34页 |
·审丑心理—丑存在的必然性 | 第25-29页 |
·人自身的否定性需求 | 第27页 |
·满足欣赏者的心理期许 | 第27-28页 |
·丑具有宣泄的作用 | 第28-29页 |
·丑的价值—丑存在的可能性 | 第29-34页 |
·丑可彰显真实、更富表现力 | 第30-31页 |
·丑可促新—丑的否定性特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丑的崛起 | 第34-42页 |
·丑崛起的原因 | 第34-37页 |
·哲学的导向 | 第34-36页 |
·时代背景下人类感性心理的变化 | 第36-37页 |
·丑崛起的意义 | 第37-42页 |
·开拓了艺术的表现领域 | 第37-38页 |
·在感性学的发展史中,丑起到了审美陌生化的作用 | 第38-39页 |
·审丑是人类勇气的表现 | 第39-40页 |
·丑张扬着人文自由的气息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