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4页 |
·关于红河断裂带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富碱火成岩的研究 | 第10-11页 |
·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 | 第11-12页 |
·年代学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区地质调查历史 | 第13-14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状况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30页 |
·大地构造轮廓 | 第17-19页 |
·扬子准地台 | 第18页 |
·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 | 第18-19页 |
·区域地层 | 第19-21页 |
·古生界 | 第19-20页 |
·中生界 | 第20页 |
·新生界 | 第20-21页 |
·岩浆岩 | 第21-23页 |
·侵入岩 | 第22页 |
·喷出岩 | 第22-23页 |
·红河断裂带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 | 第23-30页 |
·红河断裂带的形成与形变 | 第23-24页 |
·区域地质发展史 | 第24-30页 |
第三章 岩浆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57页 |
·侵入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51页 |
·侵入岩的地质特征与岩石学特征 | 第30-39页 |
·侵入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第39-43页 |
·侵入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9页 |
·侵入岩的构造环境判别 | 第49-51页 |
·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7页 |
·火山岩的地质特征与岩石学特征 | 第51-52页 |
·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第52-54页 |
·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 第57-66页 |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及测试结果 | 第58-66页 |
第五章 喜马拉雅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岩浆演化 | 第66-73页 |
·喜马拉雅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 | 第66-67页 |
·岩浆的同源性探讨 | 第67-70页 |
·岩石类型及特征 | 第67-68页 |
·主量元素 | 第68页 |
·微量元素 | 第68-69页 |
·稀土元素 | 第69页 |
·构造环境 | 第69-70页 |
·岩浆演化 | 第70-73页 |
·岩浆岩活动构造模型 | 第70-71页 |
·岩浆演化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A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