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同步补偿器的新型多目标控制方法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STATCOM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并联补偿 | 第16-30页 |
·瞬时电压、电流有效值 | 第16-17页 |
·电能质量与并联补偿 | 第17-21页 |
·电能质量概述 | 第17-18页 |
·对负荷进行无功补偿原理 | 第18-21页 |
·电力系统谐波与并联补偿 | 第21-24页 |
·谐波的产生及其危害 | 第21-22页 |
·并联补偿抑制谐波的原理 | 第22-24页 |
·电力系统性能与并联补偿 | 第24-28页 |
·电力系统动态性能与并联补偿 | 第24-25页 |
·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与并联补偿 | 第25-27页 |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与并联补偿 | 第27页 |
·电力系统振荡稳定与并联补偿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STATCOM的运行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30-48页 |
·STATCOM的运行原理 | 第30-32页 |
·STATCOM的主电路结构 | 第32-38页 |
·逆变器多重化技术 | 第33-35页 |
·多电平技术 | 第35-37页 |
·单相桥串联技术 | 第37-38页 |
·STATCOM数学模型 | 第38-42页 |
·STATCOM动态数学模型 | 第38-41页 |
·STATCOM的稳态功率与电流 | 第41-42页 |
·STATCOM主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STATCOM系统仿真的建立 | 第43-44页 |
·STATCOM主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STATCOM单目标控制方法 | 第48-60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提高系统的静态稳定极限 | 第49-50页 |
·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极限 | 第50页 |
·阻尼系统振荡 | 第50-52页 |
·维持节点电压不变和抑制闪变 | 第52-58页 |
·传统的基于比例调节的电压控制方法 | 第54-55页 |
·维持电压的自适应逆系统控制方法 | 第55-56页 |
·仿真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STATCOM多目标满意度优化控制方法 | 第60-86页 |
·满意度优化控制方法概述 | 第60-61页 |
·满意解与满意度函数 | 第61-65页 |
·满意解与满意度函数定义 | 第61-64页 |
·满意度函数的形式 | 第64-65页 |
·基于目标满意度的交互式多目标决策方法 | 第65-69页 |
·目标满意度函数 | 第66页 |
·目标总体协调度函数 | 第66-67页 |
·决策模型 | 第67-69页 |
·基于多目标满意度优化的STATCOM控制方法 | 第69-72页 |
·数学方法的实现 | 第69-71页 |
·STATCOM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71-72页 |
·含有STATCOM的电力系统仿真实现 | 第72-85页 |
·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第72-76页 |
·三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第76-79页 |
·小扰动仿真分析 | 第79-81页 |
·并入冲击性负荷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