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辨识与定位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概述 | 第8-9页 |
·时频分析方法概述 | 第9-10页 |
·小波变换 | 第9-10页 |
·数学形态学 | 第10页 |
·故障测距方法概述 | 第10-11页 |
·工频阻抗法 | 第10-11页 |
·电压法 | 第11页 |
·行波法 | 第11页 |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的行波传输特性研究 | 第14-20页 |
·引言 | 第14页 |
·行波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单根无损线路的波动方程 | 第16页 |
·三相无损换位线路的波动方程 | 第16-17页 |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 第17-18页 |
·行波的衰减与变形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小波变换与数学形态学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1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1-22页 |
·多分辨率分析与Mallat快速算法 | 第22-23页 |
·Lipschitz指数 | 第23页 |
·基于B样条小波的模极大值检测 | 第23-25页 |
·小波阈值滤波理论 | 第25-27页 |
·小波能量熵 | 第27-28页 |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数学形态学原理 | 第28-30页 |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辨识方法研究 | 第32-62页 |
·引言 | 第32页 |
·高压输电线路仿真中相关模型的建立 | 第32-39页 |
·输电线路模型 | 第32-34页 |
·杆塔模型 | 第34-37页 |
·杆塔接地电阻模型 | 第37-38页 |
·绝缘子闪络模型 | 第38页 |
·雷电流模型 | 第38-39页 |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干扰及各类故障仿真 | 第39-48页 |
·雷击杆塔 | 第40-43页 |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 | 第43页 |
·雷击导线(绕击) | 第43-46页 |
·线路故障 | 第46-48页 |
·故障行波与雷击干扰行波的特征 | 第48页 |
·基于波形一致性系数的故障与雷击干扰的识别方法 | 第48-54页 |
·识别方法实现步骤 | 第49-50页 |
·识别方法的抗干扰能力研究 | 第50-52页 |
·经小波和形态学的信号消噪后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 第52-54页 |
·基于小波能量熵比值的雷击故障和一般故障识别方法 | 第54-61页 |
·雷击故障和一般故障的小波能量分布 | 第54-58页 |
·识别方法实现步骤 | 第58-59页 |
·识别方法的抗干扰能力研究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基于行波测距理论的故障定位 | 第62-92页 |
·引言 | 第62页 |
·行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 第62-65页 |
·A型行波测距法 | 第63-64页 |
·D型行波测距法 | 第64页 |
·E型行波测距法 | 第64-65页 |
·基于行波和小波奇异点检测理论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 第65-72页 |
·基于数学形态学梯度的行波波头检测 | 第72-73页 |
·雷击故障时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情况下的故障定位 | 第73-90页 |
·故障仿真 | 第73-86页 |
·判据算法 | 第86-88页 |
·仿真验证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