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25页 |
| 第一章 LXT-101与磷脂双分子膜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25-33页 |
| 1 材料 | 第25页 |
| ·试药 | 第25页 |
| ·仪器 | 第25页 |
| 2 方法 | 第25-26页 |
| ·空白小单室脂质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 ·Zeta 电位及粒径的测定 | 第26页 |
| ·荧光光谱测定 | 第26页 |
| 3 结果 | 第26-29页 |
| ·Zeta 电位及粒径的测定 | 第26-28页 |
| ·荧光光谱测定 | 第28-29页 |
| 4 讨论 | 第29-31页 |
| 5 结论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LXT-101多囊脂质体处方前研究 | 第33-41页 |
| 1 材料 | 第33-34页 |
| ·试药 | 第33页 |
| ·仪器 | 第33-34页 |
| 2 方法 | 第34-35页 |
| ·LXT-101 原料药剧烈条件下破坏试验 | 第34页 |
| ·LXT-101 原料药在不同水溶液介质的溶解试验 | 第34-35页 |
| 3 结果 | 第35-40页 |
| ·LXT-101 原料药剧烈条件下破坏试验 | 第35-39页 |
| ·LXT-101 原料药在不同水溶液介质的溶解试验 | 第39-40页 |
| 4 讨论和结论 | 第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LXT-101阴离子多囊脂质体的处方工艺研究 | 第41-54页 |
| 1 材料 | 第41-42页 |
| ·试药 | 第41页 |
| ·仪器 | 第41-42页 |
| 2 方法 | 第42-43页 |
| ·LXT-101 阴离子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 第42页 |
| ·表面活性剂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DPPG 与L-赖氨酸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ADepoLXT-101 的处方工艺优化 | 第42页 |
| ·包封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 ·ADepoLXT-101 的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 | 第43页 |
| 3 结果 | 第43-50页 |
| ·表面活性剂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8页 |
| ·DPPG 与L-赖氨酸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页 |
| ·ADepoLXT-101 的处方工艺优化 | 第48-49页 |
| ·包封率测定 | 第49页 |
| ·DepoLXT-101 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 | 第49-50页 |
| 4 讨论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LXT-101阳离子多囊脂质体的处方工艺研究 | 第54-64页 |
| 1 材料 | 第54页 |
| ·试药 | 第54页 |
| ·仪器 | 第54页 |
| 2 方法 | 第54-56页 |
| ·LXT-101 阳离子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 第54-55页 |
| ·处方工艺筛选 | 第55页 |
| ·正交设计优化工艺 | 第55页 |
| ·CDepoLXT-101 的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 | 第55-56页 |
| 3 结果 | 第56-61页 |
| ·处方工艺筛选 | 第56-58页 |
| ·正交设计优化工艺 | 第58-60页 |
| ·CDepoLXT-101 的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 | 第60-61页 |
| 4 讨论 | 第61-62页 |
| 5 结论 | 第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LXT-101多囊脂质体体外释放研究 | 第64-75页 |
| 1 材料 | 第64页 |
| ·试药 | 第64页 |
| ·仪器 | 第64页 |
| 2 方法 | 第64-70页 |
| ·LXT-101 多囊脂质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RP-HPLC 法 | 第64-69页 |
| ·测定波长的选定 | 第64-65页 |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65-66页 |
| ·测定方法 | 第66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66-69页 |
| ·三批样品的含量测定 | 第69页 |
| ·DepoLXT-101 体外释放研究 | 第69-70页 |
| 3 结果 | 第70-72页 |
| ·含量测定 | 第70页 |
| ·DepoLXT-101 体外释放研究 | 第70-72页 |
| 4 讨论 | 第72-73页 |
| 5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LXT-101多囊脂质体的体内评价 | 第75-90页 |
| 1 材料 | 第75-76页 |
| ·试药 | 第75页 |
| ·仪器 | 第75页 |
| ·动物 | 第75-76页 |
| 2 方法 | 第76-83页 |
| ·RP-HPLC 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 | 第76-82页 |
| ·色谱条件 | 第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76-82页 |
| ·初步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2-83页 |
| ·实验设计 | 第82页 |
| ·给药剂量 | 第82页 |
| ·给药与血样采集 | 第82页 |
| ·血药浓度测定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绘制 | 第82-83页 |
| ·CDepoLXT-101 对大鼠注射部位的刺激性评价 | 第83页 |
| ·实验设计 | 第83页 |
| ·组织检查 | 第83页 |
| 3 结果 | 第83-88页 |
| ·RP-HPLC 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 | 第83页 |
| ·初步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3-86页 |
| ·CDepoLXT-101 对大鼠注射部位的刺激性评价 | 第86-88页 |
| 4 讨论 | 第88页 |
| 5 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 全文总结 | 第90-92页 |
| 附录 | 第92-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简历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