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多光束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多激光器法 | 第16-18页 |
·干涉法 | 第18-19页 |
·光纤束法 | 第19-20页 |
·衍射光学元件法 | 第20-21页 |
·时分复用法 | 第21-22页 |
·纯相位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法 | 第22-25页 |
·纯相位LCSLM 调制原理及其模型 | 第25-29页 |
·LCSLM 的结构 | 第26-27页 |
·矩形光栅生成器模型 | 第27-29页 |
·纯相位LCSLM 多光束光功率控制技术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29-39页 |
·多光束相位生成算法及存在的理论问题 | 第30-33页 |
·LCSLM 相位误差问题 | 第33-38页 |
·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38-39页 |
·纯相位LCSLM 的多光束控制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 第39-41页 |
·LCSLM 调制特性 | 第39页 |
·标量衍射场快速计算特性 | 第39-40页 |
·光束高精度偏转特性 | 第40-41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第2章 纯相位LCSLM 等光强多光束控制方法 | 第43-62页 |
·引言 | 第43页 |
·等腰三角形多阶相位光栅模型及衍射特性分析 | 第43-51页 |
·衍射光场 | 第44-46页 |
·等光强多光束产生及其偏转控制理论 | 第46-49页 |
·光强均匀度控制理论 | 第49-51页 |
·等腰三角形多阶相位光栅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仿真ITMPG 分束器的实现 | 第53-58页 |
·改进光强均匀度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纯相位LCSLM 多光束总功率控制方法 | 第62-81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GSW 算法控制总功率 | 第63-73页 |
·纯相位LCSLM 三维光点控制理论 | 第63-68页 |
·GSW 算法控制三维光点总功率的性能 | 第68-73页 |
·二元相位可调光栅控制方法 | 第73-78页 |
·二元相位光栅模型及衍射特性分析 | 第73-74页 |
·控制总功率的方法 | 第74-76页 |
·归一化总功率 | 第76-77页 |
·设计二元相位光栅的时间 | 第77-78页 |
·仿真性能比较及分析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纯相位LCSLM 多光束总功率控制实验研究 | 第81-100页 |
·引言 | 第81页 |
·实验装置及测量原理 | 第81-87页 |
·实验装置 | 第81-83页 |
·测量原理 | 第83-86页 |
·测量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分析 | 第86-87页 |
·单光束光功率控制实验研究 | 第87-94页 |
·比较实验 | 第88-91页 |
·线性控制光功率实验 | 第91-93页 |
·随机控制光功率实验 | 第93-94页 |
·多光束总功率控制实验研究 | 第94-99页 |
·线性控制总功率实验 | 第95-98页 |
·随机控制总功率实验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3页 |
附录1 ITMPG 的远场复振幅分布 | 第113-117页 |
附录2 LCSLM 质量证书 | 第11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个人简历 | 第121页 |